磁控溅射法制备无机薄膜:实验原理

溅射镀膜是用荷能粒子轰击固体靶材,使靶材原子溅射出来并沉积到基体表面形成薄膜的镀膜技术。1852年,Grove 在实验室发现了阴极溅射现象,被公认为是真空溅射镀膜的开始。目前来看,磁控溅射技术的发展前景十分可观,靶材温升慢、沉积速率高的两大显著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材料薄膜的制备,如单层或复合薄膜、磁性或超导薄膜以及有一定用途的功能性薄膜等,在科学领域以及工业生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关磁控溅射各个过程的物理机制研究也越来越重要。

实验原理

1.溅射原理

图17.1为磁控溅射镀膜的原理,其中基体与靶材平行相对,靶材接负电位,故基体相对于靶材处于正电位。在正负两极中引入磁场,电子受电场和磁场的共同影响,在洛伦兹力F=eυ×B的作用下成摆线运动,靶材的刻蚀机理如图17.2所示,电子在电场E的作用下,在飞向基片过程中与氩原子发生碰撞,使其电离产生出Ar 和新的电子。新电子飞向基片,Ar 在电场作用下加速飞向阴极靶,并以高能量轰击靶表面,使靶材发生溅射。在溅射粒子中,中性的靶原子或分子沉积在基片上形成薄膜,而产生的二次电子会受到电场和磁场作用,产生E(电场)×B(磁场)所指的方向漂移,简称E×B漂移,其运动轨迹近似于一条摆线。

图17.1 平面圆形靶磁控溅射原理图

若为环形磁场,则电子就以近似摆线形式在靶表面做圆周运动,它们的运动路径不仅很长,而且被束缚在靠近靶表面的等离子体区域内,在该区域中电离出大量的Ar来轰击靶材,从而实现了高沉积速率。随着碰撞次数的增加,二次电子的能量消耗殆尽,逐渐远离靶表面,并在电场E的作用下最终沉积在基片上。由于该电子的能量很低,传递给基片的能量很小,致使基片温升较低。磁控溅射是入射粒子和靶的碰撞过程。入射粒子在靶中经历复杂的散射过程,和靶原子碰撞,把部分动量传给靶原子,此靶原子又和其他靶原子碰撞,形成级联过程。在这种级联过程中,某些表面附近的靶原子获得向外运动的足够动量,离开靶被溅射出来。

图17.2 矩形靶材刻蚀机理

溅射有如下特点。

(1)溅射粒子(主要是原子及少量离子等)的平均能量达几个电子伏,比蒸发粒子的平均动能高得多(3000 K蒸发时平均动能仅0.26 eV),溅射粒子的角分布与入射离子的方向有关。

(2)入射离子能量增大(在几千电子伏范围内),溅射率(溅射出来的粒子数与入射离子数之比)增大。入射离子能量再增大,溅射率达到极值;能量增大到几万电子伏,离子注入效应增强,溅射率下降。

(3)入射离子质量增大,溅射率增大。

(4)入射离子方向与靶面法线方向的夹角增大,溅射率增大(倾斜入射比垂直入射时溅射率大)。

(5)单晶靶由于焦距碰撞(级联过程中传递的动量越来越接近原子列方向),在密排方向上发生优先溅射。

(6)不同靶材的溅射率差异很大。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apmygs.com/2905.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