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干细胞发展历史:仿制的万能细胞

2007年11月20日,美、日两大科研小组同时证实,皮肤细胞经过“基因直接重组”后可以转化为具有胚胎干细胞特性的细胞。这一发现既解决了利用胚胎进行干细胞研究的道德争议,又使得干细胞研究的来源更不受限,因此美国先进细胞技术公司首席科学家罗伯特·兰扎称它“在生命科学中的意义,堪比莱特兄弟的第一架飞机”。

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就发现移植含有造血干细胞的骨髓,可以治疗血液系统疾病。但造血干细胞通常只能分化为某一特定组织的细胞,因此在医学应用上仍受到很大的限制。

胚胎干细胞的出现为人类带来了新的希望。它俗称“万能细胞”,理论上可分化为人体220种细胞中的任何一种,并发育为相应组织器官,从而用来治疗组织器官缺损或功能障碍等疾病。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并有极强的修复和再生能力,这与皮肤干细胞的存在具有直接的关系。

2007年11月下旬,来自日本京都大学的山中伸弥团队和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詹姆斯·汤姆森/俞君英团队,通过对四个基因进行操作,将人体皮肤细胞成功诱导成多功能干细胞。这一成果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其中美国研究团队的主要成员俞君英曾是北大学子。

这种人工干细胞与胚胎干细胞不同,它在制作时不需使用人类受精卵或卵子,因此避免了诸多伦理及道德问题。研究人员还表示,利用该技术大约每5000个细胞就能制造一个多功能干细胞细胞系,这一高效率保证了他们在每项实验中都能得到数个细胞系。

就世界范围而言,干细胞研究还处在早期阶段,但在中国,已经有研究者和医院迫不及待地将干细胞用于临床治疗。如在北京、杭州等不少城市,有些医院已在开展神经干细胞移植,以治疗运动神经元疾病等。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apmygs.com/3878.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