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隧道施工的分部开挖法?

隧道施工就是要挖除坑道范围内的岩体,并尽量保持坑道围岩的稳定。显然,开挖是隧道施工的第一道工序,也是关键工序。在坑道的开挖过程中,围岩稳定与否,虽然主要取决于围岩本身的工程地质条件,但无疑开挖方法对围岩稳定状态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

因此,隧道开挖的基本原则是:在保证围岩稳定或减少对围岩扰动的前提条件下,选择恰当的开挖方法和掘进方式,并应尽量提高掘进速度。即在选择开挖方法和掘进方式时,一方面应考虑隧道围岩地质条件及其变化情况,选择能很好地适应地质条件及其变化,并能保持围岩稳定的方法和方式;另一方面应考虑坑道范围内岩体的坚硬程度,选择能快速掘进,并能减少对围岩扰动的方法和方式。

隧道施工中,开挖方法是影响围岩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选择开挖方法时,应对隧道断面大小及形状、围岩的工程地质条件、支护条件、工期要求、工区长度、机械配备能力、经济性等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采用恰当的开挖方法,尤其应与支护条件相适应。

分部开挖法

分部开挖法包括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双侧壁导坑法、中洞法、中隔壁法等。

1.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

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常用于Ⅵ级围岩单线和Ⅴ~Ⅵ级围岩双线隧道掘进。施工顺序为:人工或单臂掘进机开挖环形拱部,架立钢支撑,挂钢丝网,喷射混凝土。在拱部初期支护保护下,开挖核心土和下半部,随即接长边墙钢支撑,挂网喷射混凝土,并进行封底。根据围岩变形,适时施作二次衬砌。

施工时要求:环形开挖进尺一般为0.5~2.0m;开挖后应及时施作喷锚支护、安设钢架支撑,每两榀钢架之间采用连接钢筋连接,并加锁脚锚杆;当围岩地质条件差,自稳时间较短时,开挖前在拱部设计的开挖轮廓线以外,进行超前支护。

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具有施工开挖工作面稳定性好,施工较安全,但施工干扰大、工效低等特点。在土质及软弱围岩中使用较多,如在大秦线军都山隧道黄土段等隧道施工中均有应用。

2.双侧壁导坑法

双侧壁导坑法适用于Ⅴ~Ⅵ级围岩双线或多线隧道掘进。由于跨度较大,无法采用全断面或台阶法开挖,采用先开挖隧道两侧导坑,相当于先开挖2个小跨度的隧道,并及时施作导坑四周初期支护,再根据地质条件、断面大小,对剩余部分断面进行一次或二次开挖。

双侧壁导坑法施工要求:侧壁导坑高度以到起拱线为宜;侧壁导坑形状应接近于椭圆形断面,导坑断面为整个断面的1/3;侧壁导坑领先长度一般为30~50m,以开挖一侧导坑所引起的围岩应力重分布不影响另一侧导坑为原则;导坑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初期支护,并尽早封闭成环。

双侧壁导坑法具有控制地表沉陷好,施工安全等优点,但进度慢,成本高。因此,适用于断面跨度大,地表沉陷要求严格,围岩条件特别差的隧道,在衡广复线香炉坑隧道、大秦线西坪隧道通过塌方体、北京地铁西单车站等地下工程中均有应用。

3.中洞法

中洞法适用于双连拱隧道。采用先开挖中洞并支护,在中洞内施作隧道中墙混凝土,后开挖两侧的施工方法。

中洞法施工要求:中洞法开挖高度应大于中墙高度1m,开挖宽度应大于5m;中洞开挖超前长度根据隧道长度、宽度以及地质情况综合考虑,一般为50~80m;对长度200~300m的短隧道可先贯通中洞,然后再施工两侧侧洞;中洞开挖后应及时施作初期支护,再分段灌注中墙混凝土,每一纵向段长度为4~10m,在中墙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拆模,并进行临时横向支撑。

4.中隔壁法(CD)

中隔壁法在近年国内的铁路隧道和城市地下工程中的实践中,被证明是通过软弱、浅埋、大跨度隧道的最有效的施工方法之一,它适用于Ⅴ~Ⅵ级围岩的双线隧道。中隔墙开挖时,应沿一侧自上而下分为二或三部分进行,每开挖一步均应及时施作锚喷支护,安设钢架,施作中隔壁。之后再开挖中隔墙的另一侧,其分部次数及支护形式与先开挖的一侧相同。

中隔壁法施工要求:各部开挖时,周边轮廓应尽量圆顺,减小应力集中;各部的底部高程应与钢架接头处一致;后一侧开挖应及时形成全断面封闭;左右两侧纵向间距一般为30~50m;中隔壁设置为弧形或圆弧形。

5.交叉中隔壁法(CRD)

交叉中隔壁法适用于Ⅴ~Ⅵ级围岩浅埋的双线或多线隧道。采用自上而下分为二至三部分开挖中隔墙的一侧,及时支护并封闭临时仰拱,待完成①~②部后,即开始另一侧③~④部开挖及支护,形成左右两侧开挖及支护相互交叉的情形。

采用交叉中隔壁法施工,除满足中隔壁法的要求外,尚应满足:设置临时仰拱,步步成环;自上而下,交叉进行;中隔壁及交叉临时支护,在灌注二次衬砌时,应逐段拆除。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apmygs.com/4451.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