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战争催生了科技,这句话不无道理。无人机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914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军用飞机在战场上的使用越来越多,在战场上空被击落所造成的飞机损失和飞行员的伤亡也在不断上升。那么,能否研制一种飞机,既能够完成正常战机的作战或轰炸任务,又不会造成飞行员的伤亡呢?基于这个军事需求,军事界和航空界的一些先知先觉者便开始了无人驾驶飞机的探索和研制工作。
最早的无人机设想由英国的卡德尔和皮切尔两位将军提出,他们向英国军事航空学会提出了一项建议:研制一种不用人驾驶,而用无线电操纵的小型飞机,使它能够飞到敌方上空,投下炸弹。这种设想得到了当时英国军事航空学会理事长戴·亨德森爵士的支持。他指定由英国星际学会主席A.M.洛教授组成一个小组进行专项研究。为了保密起见,该项研究叫作“AT计划”。
起初,“AT计划”的研究工作是在布鲁克兰兹进行的,后来又转移到米德尔赛克斯的费尔泰姆地区。研究小组首先从研制无人机的遥控装置入手,经过多次试验,研制小组首先研制出一台无线电遥控装置。紧接着,飞机设计师杰佛里·哈维兰制造了一架翼展为6.7m的小型上单翼飞机,并配置了1台功率为26kw的活塞发动机,还安装了起落架。最后,研究小组将无线电遥控器安装在小型飞机上,便得到了最早的无人机原型,无人机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临近结束的1917年3月,地点在尼奥帕万英国皇家飞行训练学校,这架由无线电遥控的飞机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次试飞。人们带着各种惊奇、诧异的眼光,看着这前所未有的新事物,很好奇一架没有驾驶员的飞机要如何飞行。随着一声令响,在人们关注的目光下,这架无人机的发动机慢慢开始轰鸣,并像正常飞机一样向前滑行,随即成功起飞并进入正常飞行状态,看起来非常完美。就在人们紧张的神经刚要松弛下来的时候,发动机欢快的轰鸣声突然停止了!由于发动机的突然熄火,无人机一下子失去了动力和升力,再也无力承担自己沉重的机身,立即进入失速状态,最终在众目睽睽之下一头栽倒,就这样,无人机的首次试飞以失败告终。
然而,最大的难关还在后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军事上对无人机的需求已经不再迫切。加之大战结束后大量裁军以及大量的军用飞机要退役,在这种情况下,无人机的发展也就失去了动力,第一次AT计划的试验被迫停了下来。
不过,A.M.洛教授对无人机的研究具有极大的兴趣,并没有因为失败和困难而终止研究工作。在他的争取下,英国政府重新投入了研究资金。工夫不负有心人,10年后,A.M.洛教授和他的同事们在无人机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1927年,英国皇家飞机研究所研制出“喉”式单翼无人机,在英国海军“堡垒”号军舰上进行了试飞。“喉”式无人机载有113kg炸弹,在军舰上安装的一个小倾斜角滑轨上滑行起飞,以322km/h的速度成功飞行了480km。
“喉”式无人机在航空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从此无人机便告别了试验阶段,成为了另一种可行的飞行方案——A.M.洛教授历时十多年的研究工作终于画上了一个句号。不过,无人机的研究却并没有止步于此,尤其是接下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又给了无人机发展的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