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融缩聚、溶液缩聚、界面缩聚和固相缩聚的比较

不同逐步聚合实施方法的比较

各种逐步聚合实施方法的具体比较见表2-2。

表2-2 不同逐步聚合实施方法的比较

逐步聚合采用的聚合方法主要有熔融缩聚、溶液缩聚、界面缩聚和固相缩聚,都有广泛的应用。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综合考虑反应热力学及动力学参数、反应物配比控制以及对最终产物的性能要求等各种因素,根据聚合方法的特点进行反应设计。

1.熔融缩聚

熔融缩聚是指反应温度高于单体和缩聚物的熔点,使物料处于熔融状态下进行的聚合反应。熔融缩聚为均相反应,符合缩聚反应的一般特点,也是应用十分广泛的聚合方法。

熔融缩聚的特点:反应温度高(200~300℃),比生成的聚合物熔点高10~20℃。高温有利于加快反应速率和排除反应生成的低分子副产物,使反应向大分子生成的方向进行。尤其是在反应后期,常采用在高真空条件下或薄层缩聚法。故要求单体和缩聚物的热稳定性好,凡是在高温下易分解的单体不能采用熔融缩聚方法;反应一般要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由于反应温度高,在缩聚反应中经常发生各种副反应,如环化反应、裂解反应、氧化降解、脱羧反应等,因此为了避免聚合物的氧化降解,通常需要加入抗氧剂或通入惰性气体(如氮气)。

对于参加熔融缩聚反应的单体要求严格的摩尔比。对于混缩聚来说,任何一种组分的稍微过量都会导致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下降;熔融缩聚反应是一个可逆平衡的过程,在反应后期,常需要在高真空条件下进行,采用高真空度有利于排除低相对子分子质量的小分子,获得高相对分子质量的缩聚产物。由于缩聚反应大多数为可逆平衡反应,逆反应的存在使熔融缩聚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一般低于30 000。熔融缩聚的反应温度一般不超过300℃,因此制备高熔点的耐高温聚合物要采用其他方法。

熔融缩聚可采用间歇法或连续法。熔融缩聚在工业上的应用主要是合成涤纶树脂、酯交换法合成聚碳酸酯、聚酰胺等。

2.溶液缩聚

单体、催化剂在适当溶剂中进行缩聚反应,制备高聚物的过程称为溶液缩聚。根据反应温度,可分为高温溶液缩聚和低温溶液缩聚。高温溶液缩聚采用高沸点溶剂,多数为平衡缩聚反应,单体多为二元羧酸、二元醇或二元胺等,主要用于合成芳香类聚酯和聚酰胺。低温溶液缩聚的反应温度一般在100℃以下,适用于高活性单体,如二元酰氯、二异氰酸酯等与二元醇或二元胺的反应。由于在低温下进行,属于不可逆缩聚反应。

溶液缩聚中溶剂的作用十分重要。首先溶剂有利于热交换,避免了局部过热现象,比熔融缩聚反应平稳缓和。其次,对于平衡缩聚反应,溶剂的存在有利于除去小分子,不需要真空系统,而且能够将与溶剂不互溶的小分子有效地排除在缩聚反应体系之外。例如合成聚酰胺,副产物为水,可选用与水亲和性小的溶剂,当小分子与溶剂能形成共沸物时,可以很方便地将其夹带出体系。第三,对于不平衡缩聚反应,溶剂有时能够作为小分子接受体,阻止小分子参与的副反应发生。

例如二元胺和二元酰氯的反应,选用碱性强的二甲基乙酰胺或吡啶为溶剂,可与副产物HCl结合,有效地阻止了HCl与氨基生成非活性产物。此外,溶剂也有缩合剂作用,例如,制备聚苯并咪唑时,多聚磷酸既是溶剂又是缩合剂。

因此,溶液缩聚选择溶剂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极性,由于缩聚反应单体的极性较大,多数情况下溶剂的极性增加有利于提高反应速率,获得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合物;

二是溶解性,选择良溶剂,尽可能地使体系为均相反应;

三是溶剂化作用,如溶剂与产物生成稳定的溶剂化产物,会使反应活化能升高,降低反应速率;如果与离子型中间体形成稳定的溶剂化产物,可降低反应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

四是副反应,溶剂的引入往往会产生一些副反应,在选择溶剂时要格外注意。

溶液缩聚反应具有以下特点:

聚合反应温度比较低,常需活性高的单体,副反应少;反应平稳,有利于热交换,避免了局部过热,副产物能与溶剂形成共沸物被带走;聚合反应一般不需要加压或减压操作,反应温度较低,生产设备简单,且对反应设备要求不高;可合成热稳定性低的产品。反应体系中使用大量溶剂,溶剂可改变单体的活性及反应速率,但增加了溶剂的回收和处理工序,使工艺控制复杂,聚合物中的残留溶剂对产品性能产生影响,生产成本高,且存在三废问题。

溶液缩聚在工业上的应用规模仅次于熔融缩聚,许多性能优良的工程塑料都是采用溶液缩聚方法合成的,如聚芳酰亚胺、聚砜、聚苯醚等。对于一些直接使用溶液的产物,如油漆、涂料等也可采用溶液缩聚。

3.界面缩聚

界面缩聚是指将两种单体分别溶于两种不互溶的溶剂中,再将这两种溶液倒在一起,在相界面处发生的缩聚反应。界面缩聚的聚合产物不溶于溶剂,在界面处析出。界面缩聚为非均相体系,从相态来看,可分为液-液和气-液界面缩聚;从操作工艺来看,可分为静态界面缩聚(不进行搅拌)和动态界面缩聚(需进行搅拌)。

界面缩聚的特点:

界面缩聚为复相反应,需要将两种单体分别溶于两种不互溶的溶剂中。例如用界面缩聚法合成聚酰胺:将己二胺溶于碱水中,以中和反应中生成的HCl,将癸二酰氯溶于氯仿;然后加入烧杯中,在两相界面处发生聚酰胺化反应,产物成膜;不断将膜拉出,新的聚合物可在界面处不断生成,并可抽成丝。界面缩聚是一种不平衡缩聚反应,无须抽真空,小分子副产物可被溶剂中某一溶剂相或溶剂相中某一物质吸收,反应速率快,几秒钟即可完成,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高;反应温度低,聚合物在界面上迅速生成;界面缩聚要求单体活性高,能及时除去小分子;产物相对分子质量主要与界面处的单体浓度有关,而与反应程度关系不大;界面缩聚反应速率受单体扩散速率控制,反应速率主要取决于反应区间的单体浓度,即不同相态中单体向两相界面处的扩散速率,反应速率常数高达10 ~10 L/mol·s,故对单体纯度和当量比要求不严。

虽然界面缩聚已广泛用于实验室及小规模合成聚酰胺、聚砜、含磷缩聚物和其他耐高温缩聚物。但由于界面缩聚要采用高活性的单体,并要使用大量溶剂并进行回收,成本高,设备利用率低,界面缩聚在工业上还未普遍应用。界面缩聚工业上的应用实例是合成聚碳酸酯,将双酚A钠盐水溶液与光气有机溶剂(如二氯甲烷)在室温以上反应,催化剂为胺类化合物;又如新型的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酰胺的制备。

4.固相缩聚

固相缩聚是指在原料(单体及聚合物)熔点或软化点以下进行的缩聚反应。固相缩聚大致分为三种:

①反应温度在单体熔点以下,这时无论单体还是反应生成的聚合物均为固体,因此是“真正的”固相缩聚。

②反应温度在单体熔点以上,但在缩聚产物熔点以下。反应分两步进行,先是单体以熔融缩聚或溶液缩聚的方式形成预聚物,然后在固态预聚物熔点或软化点以下进行固相缩聚。

③体型缩聚反应和环化缩聚反应。这两类反应在反应程度较深时发生,进一步的反应实际上是在固态进行的缩聚。

固相缩聚的主要特点为:

反应速率比熔融缩聚低得多,表观活化能大,往往需要几十个小时反应才能完成;为非均相反应,缩聚过程中单体由一个晶相扩散到另一个晶相,是一个扩散控制过程;一般存在明显的自催化作用,反应速率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直至最后因官能团浓度很小,反应速率才迅速下降。固相缩聚是在固相化学反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制得高相对分子质量、高纯度的聚合物,高熔点的缩聚物和无机缩聚物,特别适合于在熔点以上极易分解的单体的缩聚(无法采用熔融缩聚)。

例如用熔融缩聚法合成的涤纶树脂,相对分子质量较低,通常只用作衣料纤维,而固相缩聚法合成的涤纶树脂相对分子质量要高得多(30 000以上),可用作帘子纤维和工程塑料。固相缩聚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已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有许多问题尚处于研究阶段。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apmygs.com/4803.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