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岩表面的溶蚀地貌:溶沟和石芽

溶沟和石芽是石灰岩表面的溶蚀地貌。

水流沿石灰岩表面流动,溶蚀和侵蚀出许多凹槽,称为溶沟。溶沟宽十几厘米至几百厘米,深以米计,长度不等。溶沟之间的突出部分,称为石芽。石芽除有裸露的外,还有埋藏的。埋藏的石芽多是在雨水渗透过程中溶蚀而成。在热带,地面植被生长茂密,土壤中CO 含量较多,渗透水流的溶蚀力特别强烈,形成规模很大的埋藏石芽,覆盖在石芽上的是溶蚀残余红土和少量石灰岩块。通常,从山坡上部到下部,由全裸露石芽过渡为半裸露石芽至埋藏石芽(图4-6)。

图4-6 斜坡上的石芽分布

溶沟和石芽的分布特征常与地形、地质等条件有关。地形坡度较大的地面上,常形成彼此平行的溶沟和石芽,而在平缓的地面上,溶沟和石芽则纵横交错。在石灰岩节理发育的区域,水流沿节理溶蚀,形成格状的溶沟。在纯而致密的石灰岩地面,溶沟和石芽较密集,在硅质灰岩、泥质灰岩和白云岩等组成的地面,溶沟和石芽发育较差。

石林是一种非常高大的石芽,高达30~40 m,形态多样,有剑状、塔状、柱状和蘑菇状等。石林之间有很深的溶沟,沟壁陡直,崖壁上形成直立的溶蚀凹槽。石林是在热带多雨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云南路南石林,高达20~30 m,密布如林,面积约有350 km ,故名石林, 2007年已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apmygs.com/4992.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