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岩溶和温带岩溶地貌有哪些特征?

岩溶地貌的地带性特征

1.热带岩溶

在我国南方的广大石灰岩区,地处热带,高温多雨,年降水量达1500 mm,年均温度为15~20℃,岩溶作用非常强烈。虽然CO 在水中的含量与水温成反比,但热带地区雨量充沛,水循环快,石灰岩的溶蚀作用可以不断进行。同时,热带地区气温高,化学反应快,植物分解产生大量的CO ,并分泌出有机酸,这些都大大加速岩溶作用过程,因而热带地区的地表岩溶和地下岩溶都很发育。这里有规模较大的溶蚀盆地和峰丛洼地,形成许多锥状峰丛和塔状峰林,石芽和溶沟发育极好,有时成为石林式石芽,地表和地下发育的水系相互连通,地下洞穴系统发育,地面多塌陷。

2.温带岩溶

温带岩溶又分两种,即温带季风气候区岩溶和温带干旱区岩溶。

温带季风气候区年降雨分配不均匀,有明显的雨季。雨季降水集中,时间短,地表岩溶地貌不发育,只有一些小的溶蚀浅沟,但地表水渗入地下滞留时间较长,故地下溶洞较发育。例如我国华北地区,规模较大的地表现代岩溶地貌很少见到,但有许多溶洞,其中有相当数量的现代发育的溶洞和一些岩溶泉。在晋、冀、鲁、豫四省寒武—奥陶纪灰岩中的水流量为1 m /s以上的岩溶泉就达36个。

温带干旱区降雨很少,地表岩溶作用极微弱,几乎看不到现代岩溶地貌。例如在新疆石灰岩地区,由于物理风化强烈,大部分地面被风化碎屑覆盖,即使在石灰岩裸露区,也没有典型的岩溶景观。干旱区有地下水作用,虽然水量不多,但水中含有较多的SO 2- 4,因而地下水有一定的溶蚀作用,形成一些小溶洞。例如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的寨东沟和拉乌地区(海拔3600~4000 m)发育一些直径为0.1~0.5 m的小溶洞。

3.寒带和高山寒冷地区岩溶

寒带和高山寒冷地区,气温极低,有永久冻土或季节冻土,溶蚀作用极缓慢,但在长期岩溶作用下,仍有岩溶地貌发育。例如在西藏高原上一些河谷两旁,发育着一些小溶洞(海拔4400~4600 m),有些地方有岩溶泉发育,在岩溶泉两旁形成石灰华。祁连山现代冰川下白水河河流中的岩溶泉现仍在堆积石灰华,形成长425 m、宽20~30 m和高5.2 m的平台。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apmygs.com/5002.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