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LA)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从广义来说,凡是用于实验的动物,统称为“实验用动物”。但实验用动物不等于实验动物;实验用动物(Animal for research),包括实验动物、野生动物、经济动物、警卫动物和观赏动物等;而实验动物是一个特定的概念,仅仅是实验用动物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实验动物是其先天的遗传性状、后天的繁育条件、微生物和寄生虫携带状况、营养需求以及环境因素等方面受到全面控制的动物。控制的目的是为了实验应用,保护接触和应用实验动物人员的健康,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精确性、均一性、可重复性以及可比较性。一般具有以下四大特点:
(一)遗传背景清楚
实验动物必须是经过人工培育,遗传背景明确的动物。根据遗传特点的不同,实验动物分为近交系(Inbred strain)、封闭群或远交群(Closed colony or outbred stock)和杂交群(Hybrid colony)。不同遗传背景的实验动物其遗传基础不同,生物学特性也不同,对环境和实验处理的反应性也有差异,这将可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经过人工培育的不同品种品系,遗传概貌清楚,并各有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可满足不同研究的需要。
(二)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得到控制
在实验动物生产繁育和使用过程中,必须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实施监控。根据对微生物和寄生虫的控制程度,我国将实验动物划分为四个等级:普通动物(Conventional animal,CV);清洁动物(Clean animal,CL);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SPF);无菌动物(Germ free animal,GF),其中包括悉生动物(Gnotobiotic animal,GN)。通过对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从而达到相应微生物控制等级的质量要求,可保护接触和应用实验动物人员的健康,保证实验动物的健康,保障动物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经人工培育而成
实验动物是在达到一定要求的饲养环境中,包括水的质量和饲料营养的要求,经过科学培育和繁殖的动物,是多学科研究的成果和科技含量高的生物技术产品。如利用转基因技术,使特定基因在实验动物中得以表达,而制造的转基因动物为医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及畜牧兽医学等众多学科提供了丰富的动物模型资源。
(四)应用范围明确
实验动物是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其应用领域包括医学、药学、产品质量检验、环保、国防乃至实验动物科学本身等。特别是在人类生命现象的研究方面,实验动物扮演着人类“替难者”的角色,是“活的精密仪器”,最终为科学发展、人类生存和健康服务。其应用目的与野生动物、经济动物、警卫动物和观赏动物有明显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