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料的固体分含量测定实验原理

涂料的固体含量,即不挥发成分又称固体分,是涂料中除去溶剂(或水)之外的不挥发物(包括树脂、颜料、增塑剂等)占涂料重量的百分比,为涂料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之一。一般涂料的固体分含量越高,在涂装时成膜厚度就越高,可节约大量的稀释剂和涂装道数,缩短施工周期。与此同时,固体含量高的涂料,挥发分就少,对环境污染也小。而固体分含量低,涂膜薄,光泽度差,施工时易流挂。

固体分与粘度相互制约,要想制得一个理想的涂料,需在制备过程中严格控制成膜物质分子量的大小。实际上分子量很难测定,一般用测定粘度的方法来控制。分子量大的涂料粘度高,反之成立。所以工艺上常用测定涂料的粘度来确定反应终点。但由于使用的溶剂不同,对涂料的溶解能力不一样以及溶剂的比例不同,所以,只用粘度的大小不能完全说明分子量的大小,只有把固体含量在一个标准上再测量粘度才能得出涂料分子量的大小。因此,通过粘度和固体分两项指标,可将涂料、颜料和溶剂的用量控制在适当比例范围内,以保证涂料既便于施工又有较厚的涂膜。

涂料固体分含量的测定,即涂料在一定温度下加热焙烘后剩余物重量与试样重量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其测定方法有两种:红外线灯法和烘箱法。红外线灯法的特点是温度较高,测定速度较快,对因温度而易分解的产品不适宜。烘箱法的特点是温度较红外线灯法低,烘箱内温度分布均匀,并能同时进行多数量的平行检验。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apmygs.com/3146.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