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的排泄方式有哪些?

含水层失去水量的过程称为排泄。在排泄过程中,地下水的水量、水质及水位都会随着发生变化。地下水的排泄方式有:泉、河流、蒸发和人工开采等。

1.泉水排泄

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地下水只要在地形、地质、水文地质条件适当的地方,都可以泉水的形式涌出地表。因此,泉水常常是地下水的重要排泄方式,如山西娘子关泉等。泉水一般在山区及山前地带出露较多,尤其是山区的沟谷底部和山坡脚下。平原区一般堆积了较厚的第四纪松散岩层,地形切割微弱,地下水很少有条件直接排向地表,因此泉很少见。

泉按其补给来源可分为两类:靠潜水排泄补给的下降泉;靠承压水排泄补给的上升泉。

2.向地表水排泄

地下水向地表水排泄是在地下水位高于地表水位时出现,特别是切割含水层的山区河流常常成为主要的排泄方式。地表水接受地下水排泄的形式有两种:一是沿河流成线状排泄;另一种是比较集中的排入河中,岩溶区的地下暗河出口就代表这种集中排泄。

3.蒸发排泄

蒸发排泄是指地下水通过土壤蒸发、植物蒸发而消耗的过程。在干旱、半干旱的内陆地区,地下水蒸发排泄非常强烈,常常是地下水排泄的主要方式。

影响地下水蒸发排泄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温度、湿度、风速、包气带岩性和地下水位埋深。在内陆干旱地区,地下水蒸发消耗强烈,常常是地下水的主要排泄方式;在黄淮平原,当地下水位埋深大于5m时,一般认为地下水蒸发消耗可忽略不计。

地下水除上述排泄方式外,还存在相邻含水层之间的排泄。当两相邻含水层之间存在导水断层、天窗,或隔水层具有一定的透水性,且两含水层之间存在水位(头)差时,水位(头)高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向水位(头)低的含水层中排泄。

归纳起来,影响地下水排泄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地形、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控制,如地形的起伏和切割程度、岩性的变化、地下水的埋深等;二是受气候、水文条件的控制。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apmygs.com/4583.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