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发育是一个缓慢的长期地质过程,岩溶平原、大型峰丛洼地、峰林等地形的形成和发展都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在这一较长时间内,气候和构造条件都将有所变化,因而也必将对岩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影响。归纳起来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气候条件和构造条件的变化阻止了岩溶的继续发展,甚至破坏了早期形成的各种岩溶景观,出现早期形成的岩溶地貌和其他外营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共存现象。我国青藏高原在古近纪和新近纪时,海拔较低,是热带稀树草原或热带森林环境,气候炎热潮湿,岩溶作用较强,发育了峰林、竖井和地下溶洞。但是,第四纪以来,青藏高原加速隆升,气候变冷、变干,岩溶作用减缓或停滞,岩溶地貌受到破坏。以珠穆朗玛峰北麓为例,在海拔4300 m左右的定日盆地,现代年平均气温为0℃左右,年降水量约为200~300 mm,分布在海拔4800~5000 m高度的新近纪发育的古岩溶已受寒冻风化作用而被强烈破坏,峰林受剥蚀而降低(相对高度约30~40 m),峰林的基部堆积大量剥落的石灰岩块。在昂章山等处的峰林已破残,定日东山的古溶洞洞顶早已下塌,洞壁受寒冻风化作用已形成凹凸不平的刻纹。以上这些新近纪古岩溶现今遭到强烈破坏,形成一种特殊的残留岩溶地形。
(2)气候条件和构造条件的变化进一步促使岩溶的发展,或者说现今岩溶的发育是在继承古岩溶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在湖南西部沣水中游的河间分水岭地段,由于地壳不断上升,地下水为适应新的基准面而不断下降,形成厚度较大的垂直循环带,使分水岭地区岩溶进一步发展,峰丛洼地、漏斗和落水洞都很发育,从河谷到分水岭岩溶化程度有逐渐加强的趋势。
(3)在气候条件和构造条件不变或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在相邻不远的两个区域,岩溶发展阶段不同,岩溶地貌也有差别。例如云贵高原目前属于亚热带气候区,在高原上的古峰林已遭破坏,逐渐变得浑圆而低矮,相对高度仅几十米至百余米,而在云贵高原与广西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现今处于地下水强烈垂直循环带上,在古峰林的基础上继续强烈地溶蚀,形成高大的峰林和深达400~500 m的圆筒形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