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选矿的发展历史

浮选方法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①表层浮选阶段。利用矿物的天然疏水性和表面张力原理,使其漂浮在水面,从而与亲水性的下沉的脉石分离。1673年我国明代出版的《天工开物》中记载用该法处理辰砂,1892年开始在工业上应用,用来处理硫化铜矿物。但该法生产能力太小,而且分选的矿物种类极为有限,故未能得到大规模工业应用。

②全油浮选阶段。根据矿物亲油性和亲水性的不同,通过加入大量油与矿浆搅拌,将黏附于油层中的亲油矿物刮出,与亲水性的脉石矿物分离。《天工开物》中记载用该法来选金,上古时代在地中海一带有人用黏土油脂的鹅毛从砂金中选金,称“鹅毛刮金”,1898年在工业中应用,用于处理硫化铅锌矿的工业生产。但该法生产能力小,分选效果差,油耗较大,未能得到大规模工业应用。

③团粒浮选阶段。在有少量油和皂类药剂的条件下,将矿浆中的矿物(指硫化矿)选择性絮凝成团粒,从而冲走不能形成团粒的呈分散状态的脉石,使之与呈团粒的矿物分离。1902年该法被提出用于处理硫化矿。

④泡沫浮选阶段。即现在所说的浮选,是从水的悬浮液中(通常称矿物悬浮液为矿浆)浮出固体矿物的精选过程,是气-液-固三相界面的选择性分离过程。该法在矿冶科技发展史中被称为“奇迹”,于1924年提出,首先在澳大利亚用来处理含锌20%的重选尾矿,目前在工业广泛应用。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apmygs.com/1206.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