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生产过程中发生中毒、灼伤事故的现场抢救

化工生产过程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点,虽然加强了预防,但中毒事故的发生也难以避免。在生产和设备检修过程中,发生急性中毒多半是因设备损坏或泄漏未及时发现,导致毒物大量逸出。中毒事故发生后,要做到及时、正确地抢救,这对于抢救严重中毒者的生命、减轻毒害程度、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生产或检修现场,对中毒、灼伤患者进行抢救,应注意并遵循下列原则。

(1)救护者应做好个人防护

救护者在进入毒区抢救前,首先要冷静沉着,并按规定做好个人呼吸系统和皮肤的防护,戴好氧气呼吸器(切记打开氧气阀门,检查氧气压力)或长管式防毒面具,穿好专门的防护服,如要攀登救护,还需要系上安全带,有专人监护。否则,由于救人心切而没有采取必要的自身防护措施,非但中毒者不能获救,救护者也会中毒甚至死亡,使事态扩大。

(2)切断毒物来源

救护者进入事故现场后,应迅速将中毒者撤离毒区,在对中毒者进行迅速有效的救护时,应判明毒物来源,采取果断措施切断,防止毒物继续外逸(如关闭泄漏的管道、阀门,堵、加盲板,停止加料,必要时应停车处理)。对于已经扩散出来的毒气应立即开动通风机和排风机,打开窗户,进行排毒换气,以及采取中和处理等措施,以降低毒物在空气中的浓度,为抢救工作创造安全条件。

(3)防止毒物继续侵入人体

救护人员在抢救、搬动中毒者的过程中要注意人身安全,保护外伤部位,不得强拉硬拖,以防造成二次伤害。中毒者被移至空气新鲜处后,要松解颈、胸部纽扣和腰带,鼻子朝上,头后仰,使其呼吸道畅通,同时要注意保暖和保持安静,密切关注中毒者的神智、呼吸状态和循环系统的功能。若皮肤受到灼伤,不论是否吸收,均应迅速脱去被污染的衣物、鞋袜、手套等,并立即彻底清洗被污染的皮肤;如遇水溶性的毒物,可用大量的水冲洗,用水冲洗时,要注意防止感冒。

(4)促进生理器官功能的恢复

中毒者若停止呼吸,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同时针刺人中、涌泉、太冲等穴位。对于氨、氧化氮等中毒者,不能使用压迫式人工呼吸法,因为氨和氧化氮对皮肤有灼伤作用,若使用压迫式人工呼吸法,会使患者的呼吸系统出血,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5)及时解毒,促使毒物排出,让中毒者尽快康复

在现场及时处理中毒、灼伤者后,应立即将其送往医院治疗,及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解毒和促使毒物排出,消除毒物对机体的危害,让中毒者尽快康复。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安全生产,人人有责。虽然化工生产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生产和检修过程中,作业人员有时也会接触有毒有害物质,但是总体来说,所有化工装置都是安全的,在设计安装时就考虑了安全因素,如压力容器和管道设置安全阀,防止超压;温度、液位设有连锁和报警装置,确保正常运行;生产车间安装有毒气体检测仪表,使其浓度控制在卫生标准容许范围内等。只要我们严格遵守安全生产制度,严格按安全规程操作,严格执行工艺指令,安全生产就有了保证。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apmygs.com/1845.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