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壁(侧壁)、刃脚、内隔墙、井孔、封底和顶盖板等组成。
(1)井壁
井壁是沉井的主要部分,应有足够的厚度与强度,以承受在下沉过程中各种最不利荷载组合(水土压力)所产生的内力,同时要有足够的重量,使沉井能在自重作用下顺利下沉到设计标高。
设计时通常先假定井壁厚度,再进行强度验算。井壁厚度一般为0.4~1.2 m左右。
对于薄壁沉井,应采用触变泥浆润滑套、壁外喷射高压空气等措施,以降低沉井下沉时的摩阻力,达到减薄井壁厚度的目的。但对于这种薄壁沉井的抗浮问题,应谨慎核算,并采取适当、有效的措施。
(2)刃脚
井壁最下端一般都做成刀刃状的“刃脚”。其主要功用是减少下沉阻力。刃脚还应具有一定的强度,以免在下沉过程中损坏。刃脚底的水平面称为踏面。刃脚的式样应根据沉井下沉时所穿越土层的软硬程度和刃脚单位长度上的反力大小决定,沉井重、土质软时,踏面要宽些。相反,沉井轻,又要穿过硬土层时,踏面要窄些,有时甚至要用角钢加固的钢刃脚。
(3)内隔墙
根据使用和结构上的需要,在沉井井筒内设置内隔墙。内隔墙的主要作用是增加沉井在下沉过程中的刚度,减小井壁受力计算跨度。同时,又把整个沉井分隔成多个施工井孔(取土井),使挖土和下沉可以较均衡地进行,也便于沉井偏斜时的纠偏。内隔墙因不承受水土压力,所以,其厚度较沉井外壁要薄一些。
(4)井孔
沉井内设置的内隔墙或纵横隔墙或纵横框架形成的格子称作井孔,井孔尺寸应满足工艺要求。
(5)射水管
当沉井下沉深度大,穿过的土质又较好,估计下沉会产生困难时,可在井壁中预埋射水管组。射水管应均匀布置,以利于控制水压和水量来调整下沉方向。一般不小于600 kPa。如使用触变泥浆润滑套施工方法时,应有预埋的压射泥浆管路。
(6)封底及顶盖
当沉井下沉到设计标高,经过技术检验并对井底清理整平后,即可封底,以防止地下水渗入井内。为了使封底混凝土和底板与井壁间有更好的联结,以传递基底反力,使沉井成为空间结构受力体系,常于刃脚上方井壁内侧预留凹槽,以便在该处浇筑钢筋混凝土底板和楼板及井内结构。凹槽的高度应根据底板厚度决定,主要为传递底板反力而采取的构造措施。凹槽底面一般距刃脚踏面2.5 m左右。槽高约1.0 m,接近于封底混凝土的厚度,以保证封底工作顺利进行。凹入深度c约为150~250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