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基本性质

尽管矿井中的空气成分有了一定的变化,但主要成分仍同地面一样,由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等组成。

1)氧气(O 

氧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相对密度为1.429。比空气略大(空气的密度是1.293 g/L)。它微溶入水,1 L水只能溶解约30 mL氧气。氧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它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放出热量。氧能助燃,能供人和动物呼吸。

人的生命是靠吃进食物和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来维持的。因此,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人体健康影响甚大。当氧含量减少时,人们会产生各种不舒适生理反应,严重缺氧会导致死亡。人体维持正常生命过程所需的氧气量,取决于人的体质、精神状态和劳动强度等。一般情况下,人在休息时的需氧量为0.2~0.4 L/min;在工作时为1~3 L/min。

空气中的氧气浓度直接影响着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当氧气浓度降低时,人体就会产生不良反应,严重者会缺氧窒息甚至死亡。

地面空气进入井下后,氧气含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人员呼吸、煤(岩)和有机物质的氧化、井下爆破、发生矿内火灾以及瓦斯、煤尘爆炸等。此外,由于混入其他有害气体。尤其是从煤层围岩中涌出大量瓦斯或二氧化碳时,会使空气中氧含量相对减少。

在井下通风不良或无风的井巷中,或在发生火灾及瓦斯煤尘爆炸后的区域,空气中的氧含量可能降得很低,在进入这些地点之前必须进行严格检查,确认无危险时方可进入。

2)氮气(N 

氮气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惰性气体,相对密度为0.967,微溶于水,在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只能溶解大约0.02体积的氮气。氮气不助燃也不能供给人呼吸。

氮气在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无害,但空气中含量过多时,会因相对缺氧使人窒息。在井下废弃旧巷或封闭的采空区中,有可能积存氮气。例如,1982年9月7日,我国北方某矿因矿井主要通风机停风,井下采空区的氮气大量涌出,致使采煤工作面支架安装人员缺氧窒息,造成多人伤亡事故。

矿内空气中氮气含量增加的原因是有机物质腐烂、爆破工作以及从煤岩层中直接涌出。

3)二氧化碳(CO 

二氧化碳是无色、略带酸臭味的气体,相对密度为1.519,常积聚在通风不良的巷道底部。不助燃也不能供人呼吸,它易溶于水生成碳酸,对人眼、鼻、喉的黏膜有刺激作用,并且能刺激中枢神经,使呼吸加快。当肺气泡中二氧化碳增加1%时,人的呼吸将增加1倍。基于这个原理,在急救时可让中毒人员首先吸入含5%的二氧化碳的氧气,使呼吸频率增加,恢复呼吸功能。

新鲜空气中含量约为0.03%的二氧化碳对人是无害的,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时,将使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相对降低,轻则使人呼吸加快,呼吸量增加,严重时能使人窒息。

矿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有:坑木腐烂,煤及含碳岩层的缓慢氧化,碳酸性岩石遇水分解,从煤岩层中直接放出,煤炭自燃,矿井火灾或发生煤尘瓦斯爆炸等。另外,人员呼吸和爆破工作也能产生二氧化碳。有时也能从煤岩中大量涌出,甚至与煤或岩石一起突然喷出,给安全生产造成重大影响。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apmygs.com/3353.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