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学中,传统上将矿物的颜色分为三类:自色、他色、假色

矿物学中,传统上将矿物的颜色分为以下三类:

(1)自色 (idiochromatism):是矿物自身固有的化学成分引起的颜色。例如黄铁矿的亮黄色、橄榄石的绿色、孔雀石的翠绿色等。自色较为固定,可作为矿物的鉴定特征。

(2)他色 (allochromatism):是矿物的非固有因素引起的颜色,但也不包括物理光学效应引起的颜色。他色一般是由于外来的杂质,包括机械混入物和晶格缺陷等引起的。如红宝石的红色就是他色,它是由于刚玉中替代Al 3+ 的Cr 3+ 引起的,而Cr 3+ 不是刚玉的固有组分;萤石的紫色和绿色也是他色,是由色心导致的。

同一种矿物,往往可以因为所含杂质不同而呈现不同的他色。不少矿物亚种的命名便是依颜色而命名的(如红宝石和蓝宝石),即颜色在区分亚种时有一定的意义。

(3)假色 (pseudochromatism):是由光的干涉、衍射、漫射等物理光学效应引起的颜色。矿物中常见的假色有:

●蛋白光(opalescence):又称乳光,是一种朦胧柔和的略带淡蓝色调的乳白光。它是由于矿物内部含有的许多远比可见光波长小的其他矿物或胶体颗粒对入射光产生漫反射所致。乳蛋白石和月长(光)石中可见到这种蛋白光。

●锖色(tarnish):是矿物表面因风化产生的氧化薄膜引起反射光的干涉而产生的颜色。一些硫化物表面常有这种氧化薄膜,薄膜两侧界面上的两束反射光相互干涉,即产生锖色。如斑铜矿表面独特的色彩斑驳的蓝紫色,可作为斑铜矿的鉴定特征。

●晕色(iridescence):是无色透明的矿物晶体内部表现的如彩虹般色带的彩色。晕色中的不同色彩一般成带状分布,并按一定色序排列。在方解石、白云母等具完全解理的矿物中常见。它是由于晶体内部出现的楔形解理或裂隙两侧界面上两束反射光相互干涉造成的。

●变彩(play of colour):指矿物随着变化观察角度可呈现不同色彩变化的现象。它是由于矿物内部含有与可见光波长属于同一数量级的某种周期性结构,导致不同色光的衍射而形成。蛋白石(宝石中称欧泊)和拉长石是典型的具变彩的矿物。拉长石变彩是由于其中含有两种成分不同的两相叶片构成的交生体,叶片的厚度与可见光的波长属于同一数量级;而蛋白石是由于其中的SiO 胶体颗粒作最紧密堆积所引起的。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apmygs.com/3370.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