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与海啸的关系?地震海啸的产生条件?

地震海啸的产生条件

地震海啸的产生需要达到一定的条件,主要包括以下5个条件:

1.地震发生的形式,即前面讲的汇聚型板块边界发生了一侧岩石圈俯冲于另一侧岩石圈之下的地震形式能够引发海啸的地震需要有一种能量能把大量海水突然抬起或大量海水突然下降,然后扩散至周围,形成整体海水(从海面到海底)的波动。

2004年的印度洋大海啸就是海底突然下陷而引发的地震海啸。 位于苏门答腊岛西南岸处的地震震中位于欧亚板块的南部边缘,印度洋板块沿印度洋东北缘的爪哇海沟俯冲于苏门答腊、 爪哇等岛屿之下,其下沉速度是很缓慢的,大约是一年6厘米,按说这样的速度不会引发地震的产生。

巧合的是,在深5~50千米的一段断层带,上下两侧板块紧紧地耦合(物理学上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体系或两种运动形式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至联合起来的现象)在一起,使这个断层带卡死了。

在北移的印度洋板块挤压下,断层上方的苏门答腊西南缘一带,年复一年,积聚起越来越大的应变能,就像一块木板被两端向中间弯曲用力。 当力量累积、岩石弯曲程度增大到岩石无法承受时,这段被锁住的断层突然断开,出现错动,苏门答腊西南缘地块反弹回原来位置,这就造成了一场可怕的地震海啸灾难的来临。这也是“弹性回跳说” 的具体体现。

根据印度尼西亚官方资料记载,2005年一年之间这一地区发生的地震达到8893次之多!震级一般都在里氏4.5~6.8级之间,其中4月是最频繁的月份,共发生1142次。

以上数字可以看出,靠近苏门答腊沿海的一条地质断层带的地质活动有多么活跃,因此地震频繁发生。

2.海水的深度达到几百米甚至几千米

只有引起深达几百、几千米的海水整体(从海面到海底)波动,这样的能量才可引起巨大破坏力。 也就是说,小于几百米的浅水处发生地震引发海啸的可能性很小。

3.地震的震源深度要小于60千米

必须是浅源地震才可能形成地壳及海水的重大变化,也就是说震源深度小于60千米的地震才会引发海啸。

4.震级是7.0级以上的大地震

这也是一个能量问题,震级太小的话不足以引起海水整体波动或其波动能量不够大。 通常,震级在7.0级以上才会形成海啸。

5.海底与海岸的地形条件

前面已经讲过,地震引发海啸以后,海啸在大海中传播时虽然能量巨大,但这时海水整体传播,能量分散至广阔无边的海面上,海上行驶的船舶甚至觉察不到海啸的存在,也不会对船舶造成损坏。

但是,一旦海啸进入地形较狭窄的湾口、港口时,能量集中在一起而得不到分散的话,就会形成十到几十米高的“水墙” ,并冲向海岸,对沿岸的村落、居民、建筑、各种设施,以及湾内的船舶等造成巨大的伤害。

不过,如果在离海岸很远处,比如几百千米以外时,海底地形就开始有了变化,海水逐渐变浅, 对海啸的能量提前造成损失,等它到了岸边能量几乎消耗殆尽,也就没有什么破坏力了。 这就是地形的影响。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apmygs.com/3765.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