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核试验引发的海啸?大亚湾核电站会不会面临海啸的威胁?

1954年美国在比基尼岛上进行核试验,曾激起60米高的巨浪,并引发海啸。

水下核爆炸是指核弹在水中一定深度的爆炸,主要用于杀伤破坏潜艇、水下的各种设施,并在一定的水域造成放射性沾染。 核爆炸火球的光辐射能量大部分被水吸收,在近距离上,可以看到明亮的发光区,并且迅速冷却、膨胀,犹如一个急剧生长的大气泡,并产生水中冲击波。 当气泡上升冲出水面时,即形成一股浪花翻腾的空心水柱,其直径可达数米,高度可达几千米。

气泡内的气体可以从水柱中心直冲云霄,形成菜花状的蘑菇云团。 喷出的气体温度远高于周围的空气,进入空中之后一部分聚成冷凝云。 水下爆炸可以产生巨大的波浪,如1枚10万吨级的核弹在25米深水下爆炸,距爆心1千米处,波浪可高达10米,并且在水面靠近水柱基部,形成一团环形具有很高放射性沾染的云雾。 随着水的回落,雾迅速向周围扩散,并向下风方向漂移,也有可能会随放射性雨降落下来。

水中爆炸和水面爆炸都可以形成水中冲击波,这是水中核爆炸的主要杀伤破坏因素。 由于核武器爆炸能量中的50%转化为冲击波,因此水中冲击波的能量非常大。 其传播速度高于水中的音速,大约1.5千米/秒。

“二战”结束不久,1946年7月25日,美国就在北太平洋上比基尼群岛附近平静的太平洋海面上爆炸了一枚原子弹。 这是历史上由美国军方实施的第一次水下核爆炸。 被曼哈顿工程的工程师们称为“比基尼·海伦”的这枚原子弹爆炸的威力相当惊人,炸沉11艘巨型军舰并炸伤6艘。

这支旧舰队是供试验用的,停在爆炸区内。 与此同时,在欧洲和美国的海滩上,妇女们穿起了新的两件一套式游泳衣,这种游泳衣也取名为“比基尼”。

美国在比基尼岛持续了长达20多年的核试验, 著名的一次是在1965年夏天,核爆炸引起海中喷涌出山一般的水柱,在距爆炸中心500米的海域内,直接引发了海啸,巨浪高达60多米,离爆炸中心1500米的海浪也在15米以上。 附近海面上的不少舰船被巨浪掀翻。 海啸引起的5米高的海浪一直波及数百千米以外。 一些小渔船几乎全部倾覆。 当时美国科学家就预言,水下核爆炸可在远距离上冲垮敌海岸设施,并造成舰毁人亡。

在美国和俄罗斯的核武器库中都曾装备有多种水下核武器。 “二战”后,美苏两国对德国潜艇的狼群战术造成的巨大威胁记忆犹新,因此两国都不约而同地想到利用水下核爆炸大面积摧毁潜艇群。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研究对付潜艇群的深水核炸弹。 1954年7月,一种被称为“贝蒂”的编号MK7的核弹头开始服役,共生产了225枚。

以后又陆续研制了 W34、W66弹头,用于装配MK45鱼雷和反潜火箭等水下核武器。为了研制这些核武器,美国在深海中进行过多次核武器试验。 从美苏水下核试验情况来看,这些武器在打击水下目标的同时,也难以避免地会造成海啸,.特别是多枚深水核弹的使用可能造成大范围的海啸。

中国的大亚湾核电站会不会面临大规模海啸的威胁?

日本福岛核电站放射性物质泄漏;最主要的原因是海啸引起的滔天巨浪将发电机房淹没,造成应急供电系统不能工作。那么,中国的大亚湾核电站在这方面是否安全可靠呢?

答案是肯定的。

大亚湾核电站所处地理位置和气象条件与日本福岛核电站存在明显不同,发生类似灾害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地震引发的海啸传播一般需要数公里的水深。 与日本福岛地区不同的是,中国大亚湾海域属于边缘海,近海的海水深度只有几十米,有记录的海啸均没有超过0.5米。同时,大亚湾核电站所处的大鹏湾附近的远海到边缘海之间还有一些岛屿形成的岛链,即使有海啸发生,这些岛屿也会形成阻拦作用,从而削弱海啸的影响。

除了这些天然的屏障,大亚湾核电站在设计上也充分考虑到了海啸威胁的因素。 大亚湾核反应堆的安全壳底部设计高度为海拔7米,而周围大鹏湾的海平面最极端高度为6.3米,之间有0.7米的落差。

从这个角度而言,安全壳的运行是安全可靠的。

除了考虑到安全壳底座7米的安全设计高度外,为防止大浪及爬波,大亚湾核电站还设计安装了高度为16米的防波防浪堤。 这些措施足以抵御海啸、台风等自然灾害。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apmygs.com/3779.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