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路网密度
要完成一定的客货运输任务,必须有足够的路网设施。路网密度是衡量道路设施数量的一个基本指标。一个区域的路网密度等于该区域内道路总长比该区域的总面积。一般地,路网密度越高,路网总的容量、服务能力越大,但这不是绝对的。道路网密度的大小应与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与所在区域内的交通需求相适应,应使道路建设的经济性和服务水平,道路系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得到兼顾和平衡。
公路网的合理密度可用下式来计算:
式中 γ 0 ——公路网的合理密度,km/km 2 ;
Q i ——第 i 年区域内的总运输量,t;
d i ——第 i 年运输单价,元/(t·km);
α ——平均运距 L P 与路网密度 γ 0 之间的回归系数,即 L P = α / γ 0 ;
A ——单位里程的道路建设费,元/km;
F ——规划区面积,km 2 ;
n ——规划年限,a。
城市道路网密度、间距的选取应遵循以下两条原则:
(1)道路网密度、间距与不同等级道路的功能、要求相匹配。
(2)道路网密度、间距与城市不同区域的性质、人口密度、就业密度相匹配。
2.道路线形
道路线形是指一条道路在平、纵、横三维空间中的几何形状,传统上分为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横断面线形。线形设计的要求是通畅、安全、美观。随着交通需求的增大、公路等级的提高,人们对公路线形的协调性、顺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更加强调平、纵、横线形一体化,即立体线形的设计。
3.道路结构
道路结构包括路基、路面、桥涵、立体交叉、隧道,以及边沟、挡土墙、盲沟等附属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