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剂萃取(液液萃取)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当向液体混合物(原料液)中加入一个或多个与其基本不相混溶的液体,形成第二相,并利用原料液中各组分在两个液相中的溶解度不同而使原料液混合物得以分离的方法称为溶剂萃取法。实现液液溶剂萃取的关键是被萃物在两相之间存在着选择性分配。一般的萃取过程需要有两个液相,而且通常是一个有机相和一个水相。这两个液相是基本不互相混溶的,因此,在非搅拌条件下它们能够很好地实现相分离。任何一种物质在这两个相之间都有一个分配系数,这种分配是遵循相似相溶规则的。因此,一种物质的分配系数大小与其分子结构特点相关联。例如:有机化合物和非极性化合物容易被有机相溶解,而在水相中的溶解很少。如果将有机相中的浓度与水相中的浓度之比称为分配系数,则这些有机化合物和非极性化合物就有较大的分配系数。相反,对于一些极性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它们在水中的溶解性会更好。这样,它们的分配系数就小。因此,在这样一个两相体系中,可以利用不同物质在两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差别来实现分离。

萃取操作的基本过程如图2-1所示。将一定量萃取剂或溶剂(有机相)加入到原料液(水相)中,然后加以搅拌使原料液与萃取剂充分混合,溶质通过相界面由原料液向有机相中扩散,所以萃取操作与精馏、吸收等过程一样,也属于两相间的传质过程。搅拌停止后,两液相因不相混溶和密度不同而分层:一层以S(溶剂和萃取剂)为主,并溶有较多的溶质,称为萃取相,以E表示;另一层以水相B为主,且含有未被萃取完的溶质和其他伴生组分,称为萃余相,以R表示。若溶剂S和B为部分互溶,则萃取相中还含有少量的B,萃余相中亦含有少量的S。

图2-1 萃取分离过程示意图

由上可知,萃取操作并未得到纯净的组分,而得到的是新的混合液:萃取相(液)E和萃余相(液)R。为了得到产品A,并回收溶剂以供循环使用,尚需对这两相中的组分分别进行分离。可以采用蒸馏或蒸发的方法,更多的是采用结晶或反萃后再沉淀或结晶的方法,得到产品A。分离A后的有机相可以循环使用。萃余相中的B也可以用沉淀结晶等方法与水溶液分离,得到B产品。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apmygs.com/569.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