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地发育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山麓剥蚀面?

坡地形状是各式各样的,有直线坡、凸形坡、凹形坡和各种形状组成的复式斜坡。它们的形成发展和岩性、构造运动以及自然地理等因素有关,各种不同成因和不同发育阶段的坡地,其表现形式也不一样。因此,坡地的形态特征包含着坡地成因和时代的许多信息。构造运动形成的断层陡坎或称断层坡、地震震动形成的裂隙坡和火山活动在地表堆积的斜坡都属于内营力作用形成的坡地;山崩、滑坡和一些由海洋、湖泊、河流、冰川等崩塌和侵蚀形成的坡地属外营力作用形成的坡地;人类活动也可形成各种坡地。实际上,自然界的坡地往往是多种营力作用形成的,例如内力作用的断层坡形成之后,随之受坡面流水和重力等外力作用,使断层坡不断变缓后退,时间愈长,坡度愈缓,高度愈低。

坡地发育有两种基本模式。

一种模式是谷坡受剥蚀并保持与原先坡地的坡度一致而后退,称为坡地平行后退。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形成的坡地只能在上部段与原始坡平行,长度愈来愈短;下部坡段因接近剥蚀基准面,坡度变小,长度加大。从整个坡地的纵剖面形态看,呈一下凹的坡形。分水高地的面积也随坡地后退而不断减少,但高度尚未降低,直到不同方向坡地后退到分水高地相交时,分水高地才开始降低(图2-14(a))。在干旱区,由于山坡的不断后退,停积在坡麓的风化碎屑被洪流冲走,使山麓基岩裸露,形成平缓的基岩坡面,称为山麓剥蚀面(图2-15)。如果地壳长期稳定,山麓剥蚀面将扩大联合而成广阔的剥蚀平原。一些尚未完全剥蚀夷平的残留高地,称为岛状山(图2-15)。

图2-14 坡地发育示意图

图2-15 山麓剥蚀面(根据邦达楚克)

另一种坡地发育模式是假定一些较陡直的坡地形成后,坡地上部与分水高地之间有一明显的坡折,此坡折在很短时间内就会在风化作用、重力作用或片流作用下而变成浑圆状,坡面的坡度逐渐变缓,形成凸形坡,坡地的下坡段将发育一个凹形剖面,整个坡地形成上凸下凹的坡形。如果地壳长期处于稳定状态,坡地受剥蚀变缓,分水高地也同时降低,逐渐趋于夷平,最后形成相对高度很小的微起伏平原,戴维斯称其为准平原(图2-14(b))。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apmygs.com/3608.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