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工的产生和发展是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随着化学工业和整个工业的发展进程而逐步发展的。19世纪前,伴随人类生活与生产活动的发展,生产精细化学品的原料,尽管主要取之于天然,而在品种上确已有了很大发展,像药物、油漆、肥皂、酿造、农药等。20世纪初,由于石油化学工业的兴起,精细化学品的发展产生了第一次大的突跃。该次突跃的特征是:以合成化学品为原料的精细化学品,在数量上和品种上均逐渐居于主体(特别是精细有机化学品)。20世纪中叶,高分子化学的发展和高分子材料的出现,对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同时也为精细化学品带来了第二次大的突跃。这次突跃的特点是:①部分老行业更新换代,有了新发展,如肥皂发展了合成洗涤剂、油漆扩展为涂料等;②新生行业崛起,如胶黏剂、信息用化学品、功能高分子等。
大型化学工业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是以煤为原料的生产路线。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解决了高压深冷的技术和设备,改用石油和天然气做原料,因而成本大为降低,使得不产油国家的煤化工路线无法与石油化工路线竞争。因此,当时的联邦德国、日本、英国等国也相继改用石油化工路线。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油价暴涨,1973年石油提价70%,接着阿拉伯产油国减产25%,油价上涨至原来的3倍,到1981年已涨到10倍。结果迫使贫油国家的化学工业向精细化工方面发展。精细化工和新技术的开发,促使一些发达化学工业总体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西欧化学工业在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引发的衰退中,依靠向高技术、精细化转移的结构调整,走出了困境,取得了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主要工业国家化学工业结构重整,产品结构升级,产品精细化、功能化,加速精细化工发展成为世界化学工业发展的一个基本动向。该阶段可以说是精细化工的第三次飞跃。西方发达国家一面控制以进口石油为原料的石油化工规模;另一方面以自己的雄厚财力和技术优势,在发达的石油化工基础上,向发展中国家难与之竞争的精细化工做战略转移。以乙烯生产为例,到1985年,美国削减27%,日本已削减36%,联邦德国削减24%,形成了一个由大规模的传统产品向精细化工产品的转移。而这时产油产气国家如沙特阿拉伯、加拿大、墨西哥和澳大利亚等,正在大规模发展石油化工,使1987-1992年世界乙烯产量再度回升。据美国化学制造商协会报告,由于美国化学工业在1985年采取艰苦的结构重整决策后,于1986年迅速复苏,净利润比1985年剧增54.5%,而一般化学产品的交易额仅增1%。德国巴斯夫公司调整并改革了塑料生产,关闭了年产33万吨的聚氯乙烯工厂,从大吨位普通塑料转向生产高价值的精细高分子化工产品—工程塑料,并研制高强度、耐高温的聚合物合金,用于汽车制造、通信业和电子技术,代替金属的专用品,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