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

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有:时间防护、距离防护、控制源防护与屏蔽防护4种。

1 时间防护

不论何种照射,人体受照射累积剂量的大小与受照射时间成正比。接触射线的时间(在辐射场内停留的时间)越长,其危害就会越严重。尽可能缩短受照射的时间,使受照射剂量减少到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的水平。

时间防护是无须付出经济代价而简单可行的防护措施。作为接受职业照射的工作人员,在从事照射的实践中,需要熟练而准确的操作技能,周密而详尽的准备工作和计划安排与强烈的时间防护意识。缩短受照射时间,将减少受照射剂量,有效地保护自己。

对医疗照射来说,工作人员同样需要技术熟练,操作准确,以缩短累积曝光时间。如X射线摄影时要优选受照条件,减少废片率,避免重复照射,减少患者受照剂量。公众应避免或缩短在辐射场(有射线照射的场合)内的停留时间。

在某些应急时间中有潜在照射危险时,例如设备故障维修人员应充分利用时间防护,如采用轮流替换工作限制每个人的操作时间,将每个人的受照时间限制在规定的剂量约束值以下。

2 距离防护

距离防护是指尽可能远离辐射源或散射体的办法来减少受照剂量。

对γ放射源,当从参考点到源的距离大于放射源几何尺寸的5倍时,可以把放射源当作点状源。对于点状源对人体受到照射的剂量率接近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即延长距离一倍,剂量率减少到原来的1/4,即称为距离平方反比定律。

对于光子能量大于0.05Mev的γ放射源,在空气中参考点距离至少1.5m才能使用。

对于放射诊疗中使用的X射线及工业探伤使用的X射线管的焦斑可视为点状源。若忽视空气对X射线的吸收,则可认为对参考点X射线照射的照射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散射线随距离的延长而衰减的规律与直线基本相同,参考点的散射剂量率与该点散射体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可提示当X射线曝光时应使工作人员远离X射线管和散射体(患者受照射部位)。

对β射线,只有当参考点到放射源的距离小于其最大射程的1/3时,才使用距离平方成反比定律。如 90 Y发射的β射线在空气中的最大射程为850cm,而在距 90 Sr- 90 Yβ辐射源283cm之内,才使用此规律。

对中子因在空气中形成一个强的散射辐射场,中子剂量率的衰减不适用距离平方反比定律。如用混凝土建造的10Mev以上的加速器治疗室内,通过加速器治疗头屏蔽壳发射出来的直射中子流是服从距离平方成反比定律。而通过治疗室内的设备和墙壁散射中子束流和释放出的热中子束流却不服从距离平方成反比定律。但是由这三种中子构成的混合中子流所致的辐射剂量仍然随距离的延长而降低,距离防护仍是有效的。

当中子与物质作用时,在非弹性碰撞和热中子俘获过程中,场产生γ射线。因此,在有中子的环境必须考虑γ射线的防护。

所以距离防护是简单易行的有效防护措施。

3 控制源防护

控制源防护是指工作人员在不影响照射的前提下,尽可能控制射线装置的出束面积和出束条件,以减少辐射量,降低工作人员及患者的受照剂量。这也是不需要防护代价的有效防护措施。如利用数字透视脉冲技术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线机(DSA)设备进行介入治疗时,尽可能采用小照射野和较低的脉冲频率透视,对患者和介入操作工作人员均有良好的防护效果。因二者的受照剂量近似于照射野面积和脉冲透视频率呈正比关系。

4 屏蔽防护

屏蔽防护是利用一定厚度的物质可以吸收和衰减射线的原理,在人体与放射源之间或散射体之间设置一定厚度的屏障,使人体受到照射剂量合理降至尽可能低的水平。

屏蔽防护的类型应根据所使用的放射源的种类、用途和操作方式来确定,即要不影响操作,又要达到防护目的。大致可以分为3类:

1.固定式防护

如各类照射室的防护墙、门、窗、铅玻璃观察窗、固定式屏蔽室(铅室)、防护屏、放射性废物储存室、放射性衰变储存池等。

2.移动式防护

如各种同位素(非密封源)的储存容器、运输容器(铅罐)、移动式防护屏、注射用防护车与射线装置配套的各式防护屏:如X射线防护屏、介入用防吊屏、移动式工业探伤防护室等。

3.个人防护用品

辐射工作人员的防护围裙、防护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颈套、防护面罩等。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apmygs.com/2045.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