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前冲积平原、中下游泛滥平原与三角洲滨海平原的比较

冲积平原,是在大河中、下游由河流带来大量冲积物堆积而成的,又称泛滥平原,例如我国的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北的松辽平原等等。在长期构造沉降条件下,冲积平原能堆积很厚的冲积物,例如华北平原自第三纪以来的沉积物厚度最大达5000m以上,最少也有1500m左右。冲积平原上的河流,河道宽浅,两岸泛滥堆积常高于河间地,形成天然堤。天然堤溃决后使河流改道,在低洼地又常积水成湖或演变为沼泽。

通常冲积平原有三种类型:山前冲积平原、中下游泛滥平原,下游三角洲滨海平原。

山前冲积平原,位于从山区到平原的过渡地带,成因上属于冲积-洪积类型。由于河流流出山口进入平原地带后,河流比降急剧减小,水流呈扇形散开并不断向下渗漏,水流所携带的物质发生大量的堆积,形成山口洪积扇。各条河流的洪积扇相连接就形成了山前的冲洪积平原。例如黄河出孟津后和其他河流出山后在山麓地带共同形成的平原。如果山地河流规模较大,河流出山口后仍可以保持比较稳定的主河道,但在山前作大范围的摆动,则可形成规模较大的山前平原。如果山地与平原之间有大面积的丘陵,发源于山区的河流流经丘陵区时河谷受到约束,不能形成大规模的散流,而且河流的比降是逐渐减小的,则山前冲洪积平原不发育,例如大别山的山地区就是如此。

中下游泛滥平原,是冲积平原的主体,组成中下游平原的沉积物主要是冲积物,其中常夹有湖积物、风积物甚至海积物。中下游平原坡度较缓,河流分汊,水流流速缓,带来的物质较细。洪水期,河水往往溢出河谷,大量的悬浮物随洪水溢出,首先在河谷两侧堆积成天然堤。天然堤随每次洪水上涨而不断增高。如果天然堤不被破坏,河床将继续淤高,最后甚至高于河道之间的冲积平原,形成地上河。在两河之间的低地,就常形成湖泊或沼泽。有时,天然堤被洪水冲溃,河流沿决口改道,形成大范围的决口扇。洪水退后,决口扇上的沙粒被风吹扬,形成风成沙丘和沙地。冲积平原上的河流经常决口和改道,在平原上留下了许多古河道遗迹,并保留一些沙堤、沙坝、迂回扇、牛轭湖、决口扇、洼地等地貌和沉积物。

三角洲滨海平原,在成因上属冲积-海积类型。其沉积物颗粒很细,湖沼面积大,并有周期性海水侵入,形成海积层与冲积层相互交错的现象。在滨海平原上常有海岸沙堤、贝壳堤、潟湖等典型的海岸地貌。还有一些陆源物质堆积为主的边滩沉积。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apmygs.com/2306.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