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脲酶活性的测定:实验原理

土壤中的一切生物化学反应,实际上都是在酶的参与下进行的,土壤的酶活性反映了土壤中进行的各种生物化学过程的强度和方向。土壤中的酶主要来自高等植物根系分泌及土壤中动植物残体分解,同时也来自土壤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土壤酶可分为胞内酶和胞外酶两种。胞外酶或溶出后的胞内酶进入土壤结构后,均具有相对稳定性,如能抗微生物分解和抗热稳定性等。它们以三种形式存在于土壤中,即吸附状态、游离状态和与土壤腐殖质复合存在。

脲酶是酰胺水解酶的一种,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细胞中均含有此酶。土壤脲酶对土壤中氮的转化,特别是对尿素的利用率等有重要影响作用。而尿素是一种优质氮肥,在当今世界农业中被广泛应用,因此,国内外科研人员对参与尿素水解的脲酶研究极为重视,对脲酶的活性以及利用其活性提高尿素的利用率等进行了较多研究。土壤中的脲酶主要来源于微生物和植物。脲酶催化尿素的水解反应:

在反应过程中,氨基甲酸盐是中间产物。脲酶还能够催化羟基脲、二羟基脲、半卡巴脲等化合物的水解。脲酶含有镍,分子量在151 000 Da~480 000 Da之间。能够抑制脲酶活性的化合物有含硼化合物、尿素衍生物、甲醛、原子量大于50的重金属的盐、含氟化合物、醌和多元酚、抗代谢剂、杂环硫醇等。

实验原理

脲酶的作用是极为专性的,它仅能水解尿素,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和碳酸。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的微生物数量、有机物质含量、全氮和速效磷含量呈正相关。根际土壤脲酶活性较高,中性土壤脲酶活性大于碱性土壤。在土壤中,在pH=6.5~7.0是脲酶活性最大,通过测定释放出的NH 的量,可以确定脲酶的活性。

通过对尿素溶液为基质的土壤样品在37℃培养24 h后测定氨释放量,估计脲酶的活性,也可以通过测定未水解的尿素量来求得。本方法是测定生成的氨量。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apmygs.com/2614.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