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在土壤-植物中的累积和迁移:实验原理

土壤中一般含有多种金属元素,其中大部分是生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如Be,Cu,Co,Mn,Mo,Ni,Zn等,而另一些金属元素则是生物生长不需要的或有害的,如Cd,Hg,Pb,As,Cr等。土壤中含有有害金属元素并不一定意味着土壤受到污染,只有当土壤中金属浓度超过了生物需要和可忍受的浓度,而表现出受毒害的症状或作物生长并未受害,但产品中金属含量超过标准,造成对人畜的危害时,才被认为土壤存在重金属污染。

因此即使是一些营养元素,如Cu,Zn,Ni等,当其浓度高到对作物产生危害时,也会产生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一般具有长期性、隐蔽性、难降解等特点。污染物可在土壤中不断积累,然后经植物,通过食物链到达动物及人体,从而威胁人体健康。但不同金属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能力不同,一些金属的吸附性较强,容易固定在土壤中,如Ag,Pb,Hg,因此不易被植物所吸收,而一些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能力较强,如Cd,Mo,Se,容易被植物所吸收,危害也相对较大。因此,了解金属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和积累能力,对于正确评价土壤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验原理

通过盆栽试验的方法,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培养小麦30天,收割后测定植物根、茎叶及土壤中金属浓度,消化采用湿法消化,将各种金属形态转为可溶态,最终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金属浓度。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apmygs.com/2623.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