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的分类

为了深入研究和有效整治泥石流,必须对泥石流进行合理分类。

1. 按泥石流固体物质组成分类

(1)水石流型泥石流

固体物质主要是非常不均匀的粗碎颗粒(如块石、漂砾、碎石、岩屑及砂等),黏土质细粒物质(如黏粒、粉粒)含量少,且它们在泥石流运动过程中极易被冲洗掉,所以水石流型泥石流的堆积物常常是很粗大的碎屑物质。

(2)泥石流型泥石流

它既含有很不均匀的粗碎屑物质(如块石、漂石、碎石、砾石、砂砾等),又含有相当多的黏土质细粒物质,因黏土有一定的黏结性,所以堆积物常形成黏结较牢固的土石混合物质。

(3)泥流型泥石流

固体物质基本上由细碎屑和黏土物质组成,仅含少量岩屑、碎石,黏度大,呈不同稠度的泥浆状。此类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

2. 按泥石流流域的形态特征分类

(1)标准型泥石流

为典型的泥石流,流域呈扇形,流域面积较大,能明显地划分出形成区、流通区和沉积区。

(2)河谷型泥石流

流域呈狭长条形,其形成区多为河流上游的沟谷,固体物质来源比较分散,沟谷中有时常年有水,故水源比较丰富,流通区和沉积区往往不能明显分出。

(3)山坡型泥石流

沟小流短,流域呈斗状,其面积一般小于1km ,无明显流通区,形成区与沉积区直接相连。

3. 按泥石流流体性质分类

(1)黏性泥石流

含有大量黏土和粉土等细粒物质,固体物质含量达40%~60%,最高可达80%,重度为16~22kN/m 。它是由水和泥沙、石块混合成的黏稠的整体,以相同的速度做整体运动,大石块能漂浮在表面而不下沉,运动中能保持原来的宽度和高度不散流,停积后保持原来的结构不变。黏性泥石流有明显的阵流现象,一次泥石流过程中能出现几次或十几次阵流。阵流的前锋称为“龙头”,由大石块组成,可形成几米至十几米高的“石浪”。流经弯道时,有明显的外侧超高和爬高现象及截弯取直现象。

(2)稀性泥石流

固体物质含量占10%~40%,黏土和粉土等细粒物质含量少,其中水是主要成分,因而不能形成黏稠的整体。稀性泥石流以水为搬运介质,水与泥沙组成的泥浆的运动速度远远大于石块的运动速度,石块在沟底呈滚动式搬运,有一定的分选性,流入开阔地段时发生散流,岔道交错,改道频繁,不易形成阵流现象。

黏性泥石流与稀性泥石流可以互相转化。固体物质的多少、水源条件的变化都直接影响泥石流的性质,对于一定的泥石流流域来说,两种类型的泥石流都有可能出现。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apmygs.com/364.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