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1974年埃塞俄比亚大饥荒的受灾情况怎么样?

公元9世纪埃塞俄比亚就闹过饥荒,1540年至1742年,发生过10次大规模的饥荒。发生于1972-1973年的大饥荒,直接造成20万人死亡。

1971—1972年的雨季相当反常,1972年中的主要雨季雨量过少,1973年春的雨季中几乎是滴雨末落,这给埃塞俄比亚东北部,尤其是沃洛省带来了严重的干旱,对低地地区的影响更具灾难性。沃洛省和东北部的干旱直到1973年雨季才结束,但较南部地区的旱情仍在进一步发展。由于埃塞俄比亚的农作物生长主要依赖雨季,因而东北部地区粮食产量的大幅度下降很早就露出端倪,其原因很明显,即1972年的主要雨季少雨和1972年12月的农作物减产,这两项共同造成了这次饥荒。

毫无疑问,到1972年末,危机的迹象开始显露出来。1972年12月,来自沃洛省的1000多难民受到埃塞俄比亚红十字会的鼎力相助;此时,这些难民已经到达了埃塞俄比亚的首都亚的斯亚贝巴附近。1973年初,位于沃洛省一段两侧的东北高速公路出现了大量拦车乞求食物的难民。

1973年3月,一个由1500人组成的农民队伍被警察从其前往亚的斯亚贝巴的途中拦回。1972年11月,农业部在当年的研究报告中提出了严重警告,但官方却固执地认为这场饥荒不会那么早到来。事实上,政府本来可以在早期阶段中减轻饥荒的严重程度。虽然当地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和瑞典资助的埃塞俄比亚营养机构在反饥荒行动的早期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总的来说,国际组织也没能认识到形势的严峻性——一次严重的饥荒——因此没有及时采取适当的救援措施。

位于埃塞俄比亚东北部的沃洛省是这次饥荒受打击最严重的省份,此外,饥荒还影响到了更北部的提格雷省以及该国的其他地区,如哈勒尔盖省饥荒在1973年达到了最高峰,但灾情于此年末已有明显恢复的迹象。提格雷省和更北面的其他省份的情况基本与此相似。但是,哈勒尔盖省直到1974年饥荒才发生。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时期的埃塞俄比亚实际上发生了2次饥荒,第一次发生在1972-1973年,其中心在东北部,尤其是沃洛省;第二次发生在1973-1974年,主要影响较南边的哈勒尔盖省。1973年的饥荒造成的死亡人数最多,主要发生在沃洛省。

在1973-1975年这一时期,各省受影响的人口比例分别为:沃洛省41%,提格雷省17%,哈勒尔盖省8%,施瓦省2.6%,格穆戈法省0.8%,其他忽略不计。

但是,令人费解的是,建立难民营是当地所采取的唯一援救行动。主要是由地方城市委员会组织,并主要依赖于地方发展委员会官员和公共卫生工作者所做出的无私努力。关于难民营过分拥挤、卫生条件恶劣和不重视疾病防治的报告更是令人震惊,但在问题众多、资源十分有限的情况下,这些都是无法避免的。

1973年8月,饥饿危机达到高峰,“6万多人挤在本来只能容纳2万人的难民营中,同时还有更多的人涌入城市”。两个月之后,当国际援助大规模抵达时,饥饿危机的高峰期已经过去,难民营中的人数已经减少到1.5万人。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无不在告诉我们,这次饥荒对埃塞俄比亚这个国家的打击是非常巨大的。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apmygs.com/3825.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