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生命周期的快速原型模型:优点缺点

在进行需求分析时总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如客户说不清楚需求,需求总是会变化,分析人员或客户理解上有歧义等,如果按瀑布模型,将会无休止地纠缠在需求分析上,项目无法开展下去。快速原型模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所谓快速原型就是快速建立起来的可以在计算机上运行的程序,它所能完成的功能往往是最终产品能完成的功能的一个子集。快速原型模型的第一步是快速地建立一个能反映用户主要需求的原型系统,让用户在计算机上试用它,通过实践来了解目标系统的概貌。通常,用户试用原型系统之后会提出许多修改意见,开发人员按照用户的意见快速地修改原型系统,然后再次请用户试用……一旦用户认为这个原型系统确实能做他们所需要的工作,开发人员便可据此书写规格说明文档,确定软件需求,而后进行设计、编程、测试等以后的各个开发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原型仅是为了完成需求分析阶段任务而构建的,原型只是原型,它不是最终的软件产品。快速原型模型与瀑布模型的过程类似,是在瀑布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原型构建阶段,如图2-4所示。

快速原型模型有很多优点,如下:

●更为准确,原型系统已经通过与用户交互而得到验证,据此产生的规格说明文档正确地描述了用户需求。

●减少后期返工,修改工作集中在前期的原型系统确认上,这自然减少了在后续阶段需要改正前面阶段所犯错误的可能性。

●用户参与性强。

●适合需求模糊或随时间变化的系统,使部分已知需求逐渐清晰化。

图2-4 快速原型模型

当然,快速原型模型也会存在一些缺点,如下:

●没有考虑软件的整体质量和长期的可维护性。

●为了演示功能,不合适的操作算法或开发工具被采用仅仅因为它的方便,还有不合适的操作系统被选择等。

●由于达不到质量要求产品可能被抛弃,而采用新的模型重新设计。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apmygs.com/438.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