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的维修度和修复率是什么意思?

1.维修性

所谓维修性,是在规定条件下使用的设备,在规定时间内,按规定程序和方法维修时,保持或恢复到能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维修性是设备设计与装配的特性。此特性使设备进行计划维修或事后维修,以最少的人力、技术、测试装置、工具、备件和材料等消耗,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维修任务。因此,维修性与设计、装配密切有关,还与时间、成本、维修方式、操作技术、维修手段及环境等有关。

从维修性含义中可看出可靠性与维修性的关系,可靠性与系统的维修效果有关。从系统效能出发,可靠性与维修性结合,能保证系统的有效度,提高可靠性,直接有助于延长系统的使用时间,提高维修性,有助于减少停机时间;从经济性出发,采用有效的设计方法,保证可靠性与维修性,能减少维修费用。在规定条件下,设备的可靠性与维修性都应相当稳定。

2.维修性的特征量
(1)维修度

维修度用 ( )表示,使用的设备在规定条件、规定时间内按规定程序和方法维修时,保持和恢复到能完成规定功能状态的概率。

根据设备管理工作经验,所谓规定程序和方法包括:根据设备在单位的重要性,确定采用设备预防维修还是事后维修方式;故障检测方式及装置的选定;维修方案、标准的确定及技术资料的准备;维修零部件、工具、材料的准备;维修环境准备,包括场所、起重转运设备、维修用场所的电源、工作安全及措施等;维修操作规则的规定;维修工艺的制定;维修人员技术等级要求及配置、部门配合协调;维修资金落实与维修资金计划;外协外购件的订货与验收标准,维修结束的验收大纲。

(2)修复率

修复率用 μ ( )表示,修理时间已达到某个时刻但尚未修复设备,在该时刻后的单位时间内完成修理的概率,即发生故障后修复的概率。

(3)平均修复时间

平均修复时间(MTTR)包括故障诊断时间、修理准备时间和修理实施时间。故障诊断时间,包括故障发生的系统、部位,诊断、查找、拆卸、清洗等,确定故障发生原因所需的时间;修理准备时间,包括备件、材料准备、场所准备、工具和实验装置准备、技术资料准备,修理人员的配备、协作部门协调等需要的时间;修理实施时间,包括解体、修理、拆卸、更换零件、换油、清洗、调整、校正、验收和清理需要的时间。

实际维修中,为减少总修理时间,故障诊断时间和修理准备时间根据具体情况交叉进行。这不仅是预防维修的过程,更适合于设备发生故障后的维修。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apmygs.com/5317.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