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如果将着眼点放到更大的范围,便可以看到:城市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还包括保障城市各方面生态安全,如生物栖息地的保存、自然生态过程的恢复,等等。20世纪80年代之后,景观生态学与风景园林规划结合,景观生态规划逐渐形成完整成熟的理论、方法,为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承担这些责任提供了支持。

斑块(patch)—廊道(corridor)—基质(matrix)模式是景观生态学解释土地类型的语言,地面的任何一点必然位于斑块、廊道或基质三者中的某一个里面。景观生态规划理论,运用斑块—廊道—基质的基本模式来解释地表景观基本结构,并分析景观,研究多个生态系统之间的空间格局。

景观生态学中有一些基本原理对景观生态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们包括:

关于斑块的原理,即斑块的尺度、数目、形状和位置与自然生态过程关系的原理。

关于廊道的原理,即廊道的连续性、数目、构成、宽度与自然生态过程关系的原理。

关于基质的原理,即景观异质性、质地粗细与景观阻力和自然生态过程的关系。

景观生态规划总体格局原理,包括不可替代格局、“集聚伴随离析”(aggregate-with-outliers)的最优景观格局,等等。

景观生态学还提供了一套定量的度量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景观结构由两个基本要素组成:成分(component)和建构(configuration)。成分的度量包括斑块的多度和类型面积比例、斑块数目和密度、斑块尺度。建构的度量包括斑块的边长面积比、边缘对比、斑块紧密性和相关长度、最近毗邻距离、平均毗邻度、接触度。

景观生态学理论为合理布置城市绿地提供了理论依据,与中型或小型斑块相比,大型斑块含有更多的不易受外部扰动影响的内生生境,而且绝大部分物种(尤其是野生物种)的生存都要求有一定的最小面积,因此大型绿地一般都处于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战略位置。一般来说,鸟类和植物种类都随斑块大小和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图2.21)。

图2.21 大中小型斑块与内生生境(黑色部分)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apmygs.com/2417.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