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发生的德国古斯特洛夫号邮轮沉船事件

1945年1月30日,德国“古斯特洛夫”号在今天波兰格但斯克港附近海域被潜艇击沉,9343人葬身海底。

“威廉·古斯特洛夫”号全长208米、宽23米,排水量2.4万吨,1937年下水,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游轮。

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德国法西斯全线崩溃,纷纷从占领区撤回人员。1945年1月29日,德国训练船“维尔海姆·古斯特洛夫”号,奉命装载伤员、后方人员和家属,从波兰格丁尼亚港撤回德国基尔港。

从当时的登记情况看,这艘核定载客量只有1865人的轮船上竟然搭载了10582人。

“威廉·古斯特洛夫”号本身不是一艘军舰,它的自卫能力几乎等于零。由于多年靠岸停泊,船上的主机已有四年多没有启动了,各种救生器材早已残缺不全,油料储备也不充足。这些不利因素即使在和平年代也是客轮出海的极大隐患,更何况当时是战时,苏联军队的潜艇经常在波罗的海出没。

1945年1月30日中午12时20分,4只拖船将“古斯特洛夫”号缓缓拖离哥德哈芬港。

30日当晚,夜幕降临,“古斯特洛夫”号贴近海岸,放胆开灯航行。在黑耳半岛以北潜伏着780吨的前苏联潜艇“S-13”号,从潜望镜发现远处移动的灯光,误判为一艘大型巡洋舰,正是攻击目标,咬定不放,当即潜水全速追击。1月30日夜10时,距离目标2000米,4枚鱼雷相继飞出潜艇,其中3枚命中,炸毁“古斯特洛夫”号的主机、辅机和水泵,船只瘫痪,漂浮于距岸25海里的海面。

伴着剧烈的爆炸声,“古斯特洛夫”号开始倾斜。50分钟后,“古斯特洛夫”号完全没入冰冷刺骨的海水中。

左舷中弹后,“威廉·古斯特洛夫”号迅速倾斜,右舷的救生器材无法使用,几千名乘客只好把希望寄托在前来救援的船只上。“洛”号鱼雷艇冒着撞船的危险,靠近“威廉·古斯特洛夫”号,营救船上人员。许多人纵身跳进大海,但被“洛”号艇救起时,一些人已被冻死。

在爆炸声中,乘客从舱内涌上甲板,妇幼被乱脚踩死,伤员嚎陶大哭,坐以待毙。大船迅速向左倾斜,护航艇靠近救援,乘客纷纷跳海游向护航艇。跳水者被捞起时,多数已冻毙。

德军的“希佩尔”号巡洋舰收到了求救信号,马上命令“T-36”号鱼雷艇赶往出事地点,抢救幸存者。但为时已晚,“威廉·古斯特洛夫”号船头已沉入水中。当晚十一点十分,“威廉·古斯特洛夫”号在被苏军潜艇鱼雷击中七十分钟后,沉入海底。

德军“希佩尔”号巡洋舰在接到求救信号一小时之后,方才赶到出事地点。此时,“威廉·古斯特洛夫”号已沉没得无影无踪,彻底消失在茫茫的波罗的海中。为了避免苏军潜艇的再次攻击,“希佩尔”号下令,“T-36”号和“洛”号离开现场。

事后统计,在这场灾难中,只有1239人脱险,9343人葬身海底。而这也是20世纪最大的海难。

尽管这是一场造成了大量平民伤亡的海难,但是直到今天,各方对这次事件的定义还是没有结果——如果说“S-13”号攻击的是一艘无武装的船只,那么该船上所承载的大量武器和一些舰载防空炮、以及运载的纳粹官员与武装部队显然使这种说法站不住脚;但如果说“S-13”所攻击的是一艘纳粹海军的舰艇,那么该船上近万名的普通民众又使我们不得不承认,此次攻击是不甚人道的。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apmygs.com/3831.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