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发酵染菌的防治

1 防止种子带菌

种子带菌是发酵前期染菌的原因之一。在每次接种后应留取少量的种子悬浮液进行平板、肉汤培养,以说明是否有种子带菌。种子带菌的原因主要有:保藏的斜面试管菌种染菌;培养基和器具灭菌不彻底;种子转移和接种过程染菌;种子培养所涉及的设备和装置染菌。

种子制备过程中,对沙土管及摇瓶要严格加以控制。沙土制备时,要多次间歇灭菌,确保其无菌;子瓶、母瓶的移种和培养时,要严格要求无菌操作;无菌室和摇床间都要保持清洁。

无菌室的具体要求有:无菌室面积不宜过大,一般约4~6m2,高约2.6m。为了减少外界空气的侵入,无菌室要有1~3个缓冲间。无菌室内部的墙壁、天花板要涂白漆或采用磨光石子,要求无裂缝,墙角最好做成圆弧形,便于揩擦清洗以减少空气中微生物的潜伏,室内布置应尽量简单,最好能安装空气调节装置,通入无菌空气并调节室内的温度、湿度。无菌室的每个缓冲间一般都用紫外线灭菌。通常用30W紫外线灭菌灯照射20~30min即可。

无菌室的含菌要求有:根据一般工厂的经验,无菌室内无菌培养皿平板开盖放置30min后,培养长出的菌落在3个以下为好。

无菌室每次使用时间不宜过长。人员进入需要更衣,换鞋,戴帽,操作时手要用75%酒精棉擦拭干净,用具要经蒸汽灭菌或用灭菌剂揩擦后才能带入使用。

2  防止设备渗漏

发酵设备及附件由于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物料与设备摩擦造成机械磨损,以及加工制作不良等原因会导致设备及附件渗漏。设备一旦渗漏,就会造成染菌。例如,冷却盘管、夹套穿孔渗漏,有菌的冷却水便会通过漏孔而进入发酵罐中导致染菌。阀门渗漏也会使带菌的空气或水进入发酵罐而造成染菌。

冷却管是发酵罐中最容易渗漏的部件之一。由于发酵液具有一定的酸度和含有某些腐蚀性强的物质(如亚硫酸盐、硫酸铵等),冷却管很易受到腐蚀。发酵液中固体物料搅动引起的磨损、冷却介质中的化学成分和流动时的冲击,以及加热时蒸汽冲击的影响,也会引起腐蚀及磨损。而最易穿孔的部分是冷却列管的弯曲处,原因是弯曲处外壁减薄和加热煨弯时使材料的性质有所改变所致。冷却介质的压力通常大于罐压,如果有微孔,冷却介质就会进入发酵液而引起染菌。

设备的渗漏如果肉眼能看见,容易发现,也容易治理;但有的微小渗漏,肉眼看不见,必须通过一定的试漏方法才能发现。试漏方法可采用水压试漏法。即被测设备的出口处装上压力表,将水压入设备,待设备中压力上升到要求压力时,关闭进出水,看压力是否下降。压力下降则有渗漏。但有些渗漏很小,看不出何处漏水,可以将稀碱溶液压入设备,然后用蘸有酚酞的纱布揩,酚酞能变红处即为渗漏处。

阀门渗漏可以用集气桶来试漏。方法是先在集气桶中装满水,然后关闭所有阀门,向发酵罐中通入空气,使罐压上升到要求压力(一般1kg以上),由于集气桶连通各管道,观察哪根管子冒泡,即这根管子的阀门漏气。

3 防止培养基灭菌不彻底

培养基灭菌前含有大量杂菌;灭菌时如果蒸汽压力不足,达不到要求的灭菌温度;灭菌时产生大量泡沫或发酵罐中有污垢堆积等等:这些都会造成灭菌培养基不彻底。

工业发酵的主要原料一般来自于农产品,包括谷物、水果等,它们为发酵微生物提供营养成分。但如果储藏不当就会产生大量杂菌污染,从而影响培养基的灭菌效果。因此,采用优质原料制备培养基是保证发酵正常的重要条件。

空罐预消毒或实罐灭菌时,均应充分排净发酵罐内的冷空气,这样在通入高温高压蒸汽时,发酵罐内能够达到规定的灭菌压力,保证达到要求的灭菌温度。同时,灭菌结束、开始冷却时,因蒸汽冷凝而使罐压突然降低甚至会形成真空,此时必须将无菌空气通入罐内保持一定压力,以免外界空气进入引起杂菌污染。

蒸汽灭菌时产生大量泡沫的原因有:培养基和水的传热系数比空气的传热系数大,如果灭菌时升温太快,培养基急剧膨胀,发酵罐内的空气排出较慢,就会产生大量泡沫,泡沫上升到发酵罐顶,泡沫中的耐热菌就不能与蒸汽直接接触,即不能被杀死。防止方法:缓慢开启蒸汽阀门,或加入少量消泡剂。

灭菌时还会因设备安装或污垢堆积造成一些“死角”。这些死角蒸汽不能有效到达,常会窝藏嗜热芽孢杆菌。因此,设备安装时,要注意不能造成死角,发酵设备要经常清洗,铲除污垢。

4  防止空气引起的染菌

无菌空气带菌是引起发酵染菌的重要原因,要控制无菌空气带菌,就要从空气的净化流程和设备的选择、过滤介质的选材和装填、过滤器灭菌和管理方法的完善等方面来强化空气净化系统。

压缩空气需要选择良好的气源。例如,高空采气,将工厂建立在郊区,或者是安装高效的空气粗滤器。使进入压缩机的空气含菌数和含尘数尽可能低。

以棉花活性炭为过滤介质的过滤器长期使用后,棉花和活性炭因被压缩而松动,如果上下端棉花铺得厚薄不均,厚的一边阻力大,空气不畅通,薄的一边空气容易通过,久而久之,薄的一边因长期受空气顶吹而使棉花和活性炭改变位置,造成过滤器失效。发现此种情况应立即重新装填或予以更换。

过滤器用蒸汽灭菌时,若被蒸汽冷凝水润湿,就会降低或丧失过滤效能,所以灭菌完毕应立即缓慢通入压缩空气,将水分吹干。

超细纤维纸作过滤介质的过滤器,灭菌时必须将管道中冷凝水放干净,以免介质受潮失效。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无菌空气管道大多与其他物料管道相连接,因此必须装上止回阀,防止其他物料逆流窜入空气管道污染过滤器,导致过滤介质失效。

目前,国内的膜过滤技术已比较成熟,如用聚偏氟乙烯(pVDF)制成的折叠式微孔滤膜不仅过滤精度高,且流量大。只要注意进气粗滤除尘及压缩后除湿脱油,并按规范对过滤器进行定期灭菌,即可保证空气无菌。另外,由于pVDF膜疏水性强,对压缩空气中的水分不敏感,因此可解决空气湿度过大时其他介质过滤器不能使用的问题。

5 发酵染菌后的措施

1.种子染菌后的措施

一旦发现种子罐被杂菌污染,应立即停止接种,种子罐灭菌后排放,对与种子罐连接的物料、供气等所有管道进行彻底灭菌。与此同时,将未受污染的正常种子接入发酵罐中,以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如无备用的种子,则可选择一罐菌体生长旺盛的发酵液进行分罐发酵,从而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

2.发酵前期染菌后的措施

①发酵初期发生染菌,培养基中的碳、氮源含量基本不变,可终止发酵,将培养基重新进行灭菌处理后,接入种子进行发酵。

②如果染菌已造成较大的危害,培养基中的碳、氮源的消耗量已比较多,则可放掉部分料液,补充新鲜的培养基,重新进行灭菌处理后,再接种进行发酵。

③如果染菌情况轻微而发现较晚时,培养基中的碳、氮源的消耗量已比较多,也可采取降温培养、调节ph、调整补料量、补加培养基等措施进行处理。

3.发酵中、后期染菌后的措施

①发酵中、后期发现染菌,可以适当地加入杀菌剂或抗生素,补加正常的发酵液,以抑制杂菌的生长,也可采取降低培养温度、降低通风量、停止搅拌、少量补糖等其他措施进行处理。

②在接近发酵后期出现染菌现象,如杂菌量不大,可继续发酵。如果发酵过程的产物代谢已达到一定水平,此时产品的含量若达一定值,只要明确是染菌也可采取措施提前放罐。

③对于没有提取价值的发酵液,应加热至120℃以上,保持30min后排放废弃。

4.染菌后对设备的处理

发生染菌的发酵罐要查明染菌原因,如果是设备问题要及时加以维修。设备重新使用前要进行严格检查,并进行彻底清洗,空罐加热灭菌至120℃以上,保持30min后才能使用。也可用甲醛熏蒸或甲醛溶液浸泡12h以上等方法进行处理。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apmygs.com/408.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