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降水的地域分布特点和季节分布特点

(一)地域分布特点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季风气候国家,夏季来自海洋的季风带来的水汽是我国大陆降水的主要来源,冬季在强大的极地气团控制时期,北冰洋带来的水汽虽不多,但对我国西北地区却有很大作用。我国地域辽阔,南北纬度的差异和东西经度距海洋远近的不同,再加上山脉的阻碍,各地降雨量差异很大。一般自东往西,随着距海洋渐远,海洋性气候渐弱,大陆性气候渐强,降水量相应减少。

大于1600mm的降水量带,有广西、云南、海南、西藏的一部分和湘西、鄂西地区,其中广西、云南、海南的一些山地以及西藏东南喜马拉雅山东南坡,年降水量在2000mm以上。喜马拉雅山南翼迎风坡的巴昔卡年降水量约4500mm,是我国大陆最大的降水中心,仅次于台湾岛火烧寮(年降水量6557.8mm)。五指山迎风坡的琼中年降水量达2447mm,位于印度洋西南季风迎风坡面上的云南西盟达2812.9mm,均为我国著名的多雨中心。

达到800~1600mm的降水量带,有广西、贵州、 四川西部的大部分地区;达到400~800mm的降水量带,分布在大兴安岭山地、内蒙古高原东南边缘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地区;达到200~400mm的降水量带,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东部,以及西北内陆地区的天山、阿尔泰山迎风坡低山地带。

新疆、内蒙古西部、宁夏、青海、西藏北部和甘肃河西走廊等西北广大内陆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仅100mm左右。 准噶尔盆地为100~200mm,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在50mm以下。吐鲁番盆地西侧的托克逊年降水量仅5.9mm,天山东端靠近中蒙边境的淖毛湖为12.5mm,均是我国雨量较少的地方。

(二)季节分布特点

降水量在不同季节差异很大,一般夏季降水量最大,多数地区可达全年降水量的一半左右,其次是春、秋季,冬季降水量最少。降水量的多少和同期的温度高低成正相关关系,这对植物发育很有利。

在东部季风区,随着夏季风向北扩张,愈往北或愈深入内陆,雨量愈集中。北方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5%~75%,而南方不到50%。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70%以上,在雅鲁藏布江西部河谷占80%以上,呼和浩特夏季降水占全年的67.5%,赤峰占72.5%,而南宁和贵阳分别占48.8%和46.6%。全国仅有少数地区,如伊犁河谷阿尔春地区四季降水均匀,各占全年的20%~30%,主要是因为冬季从北冰洋带来的水汽有所增加。

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是季风气候的一个特点,季风退却时间的迟早和雨带停留时间的长短使得每年的降水量出现差异。一般来说,降水量多的地区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小;反之,变化就大。我国降水变化最小的地区在云南南部,最大的地区是西北干旱地区,如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吐鲁番盆地降水变化最大,为全国之冠。西北干旱地区的降水不仅变化大,而且多暴雨,例如新疆若羌1981年7月5日降水73.5mm,为多年平均降水量的4.2倍;内蒙古乌审旗什拉淖海1977年8月1日11个小时的降水量达1850mm,其强度不仅国内首屈一指,而且在世界上也很罕见。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apmygs.com/4210.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