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动物的分类?土壤动物在土壤中的生态作用?

土壤动物(soil animal)是指土壤中无细胞壁的活有机体,一般能为肉眼所见,主要属无脊椎动物,包括环节动物(蜈蚣、千足虫等)、节肢动物(昆虫,主要是昆虫幼虫)、软体动物(蜗牛、蛞蝓等)、线形动物(钩虫、蛔虫和蛲虫)和原生动物(阿米巴、草履虫等)等。

1. 土壤动物的分类

(1)根据个体的大小。分为四个类群(区系)。

①小型土壤动物(microfauna),个体长度在0.2mm以下,主要是原生动物;

②中型土壤动物(mesofauna),个体长度在0.2~10mm之间,主要有线虫、蜱螨目(Acarina)以及弹尾目(Collembola)、寡足纲(Pauropoda)、综合亚纲(Symphyla)、缨尾目(Thysanura)、原尾目(Protura)等;

③大型土壤动物(macrofauna),个体长度在10mm以上,主要有蚯蚓、线蚓( Enchytraeus )、蜈蚣( Scolopendra )、蚂蚁、白蚁、双翅目(Diptera)幼虫和以甲虫为主的各种昆虫,以及少数甲壳纲(Crustacea)和腹足纲(Gastropoda)动物;

④巨型土壤动物(megafauna),蚯蚓和小型脊椎动物(如鼹、姬鼠、兔、穴兔、地鼠、蛇和蜥蜴)等。

(2)根据栖居的时间,分为永久栖居和暂时栖居两类。前者主要有原生动物、线虫、环节动物、多足类动物、蜱螨、软体动物和某些无翅昆虫;后者主要有双翅类昆虫的幼虫、鞘翅类和鳞翅类等。

(3)根据生活方式,分为四种:以植物残体或与植物残体相缔合的微生物区系为食料的嗜腐动物、以活植物体为食料的食植动物、以其他动物的排泄物为食料的食粪动物、以其他土壤动物为食料的食肉动物。土壤中的原生动物则多以捕食细菌为生或营腐生生活。

2. 土壤动物的数量

土壤动物的种类繁多,除典型的海洋动物外,大多数动物门类在土壤中均有分布,但土壤动物在土壤中分布极不均匀,组成也较复杂。一般地,若以生物量计,蚯蚓是构成土壤动物群体总重量的主体。据测算,英国的一些牧场每万平方米中土壤动物的总活体重为1.9t,其中蚯蚓占1.t,线蚓占0.1t,大蚊科幼虫占0.3t。丹麦几种土壤中所测得蚯蚓的重量为550kg/m ,森林土壤中则达1700~2000kg/m ;而其他土壤动物的重量每万平方米仅40~190kg/m 。若以数量计,则以微型动物为最多。每平方米中,一般大型动物有几十至几百,中型动物有几万至几十万,在1m 的土壤中用“干湿漏斗法”采集的小型节肢动物,少则数千,多则上万,土壤线虫可达百万条;而微型动物在1g土壤中就高达几十万个之多,在某些土壤中,仅原生动物个体就可达150万。

3. 土壤动物在土壤中的生态作用

土壤动物作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重要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积极同化各种有用物质以建造其自身,另一方面又将其排泄产物归还到环境中不断改造环境。它们对土壤的生长和发育、土壤肥力的形成和演变,以及高等植物的营养供应状况均有重要作用。

有些土壤动物与处在分解者地位的土壤微生物一起,对地表的枯枝落叶、倒地树木、动物尸体及粪便等进行分解,将复杂的有机物转变成简单的有机物,可经微生物的作用,进一步转化为易于被植物利用或易矿化的化合物,释放出许多活性Ca、Mg、K、Na和磷酸盐类,对土壤理化性质产生显著影响。部分土壤动物是自然界的“垃圾”处理者,另一部分土壤动物是以其他动物为食物的捕食者,构成土壤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蚯蚓能大量吞食土壤,分解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质。但是,一些土壤动物也会危害植物,如鼠类啃食树枝或树根等。土壤动物对环境变化反应敏感,物种组成和生存密度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借此可以利用土壤动物物种组成和生存密度的变化作为环境监测的手段,如蚯蚓便是放射性污染的指示生物。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apmygs.com/4232.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