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存在的问题及提升策略

装配式建筑存在的问题及提升策略

1.装配成本较高

装配式建筑的建造成本较高的原因主要归于预制构件的集成化生产与运输过程产生的费用,由于当前我国装配式建筑标准化设计水平还未达到更好的效果,各地区、各企业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对预制部品部件未能够形成统一的设计标准,这就导致了不同的项目各类型构件生产的模具不统一,模具生产根据不同的项目再利用程度不高,模具定制费用贵;

另外,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运输成本较高,运输成本也是影响建造成本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同的地区交通线路不同,各地区成本也不一,比如江浙沪区域由于交通网络线发达,运输成本相比其他地区可能要少一些,但总体装配式建筑建造成本要比现浇结构高很多。建议就近选择预制装配式厂供货,仔细规划路线,尽量缩短路程,减少运输费用。

2.构件尺寸精度高,专业间协调难度大

装配式建筑由各种预制构件现场吊装、拼装而成,对于预制构件基本尺寸、机械设备吊装水平、机械工吊装水平等要求极高,前期预制构件生产、土建与水电管线专业协调要充分考虑得当,不可采用后期在预制构件上开槽设管方式。针对该问题,首先应鼓励开发更加精密的测量仪器和安装设备,实施EPC管理模式。

3.层数、高度、跨度限制

《集装箱模块化组合房屋技术规程》(CECS 334—2013)中规定集装箱模块化建筑层数不可超过6层,高度不超过24 m。从经济指标方面来说对高度、跨度限制有如下研究,国内装配式建筑高度为30.8 m,柱截面为600 mm×600 mm时,跨度7.8 m比较合理;高度为44.8 m,柱截面为800 mm×800 mm时,跨度9.0 m比较合理。对于装配式模块化建筑在尺寸中的应用问题,有学者提出以下结构体系来解决装配式建筑在层数、高度上限制,即外框架、核心筒、剪力墙与预制构件模块结合。

在国家政策驱动下,我国装配式建筑设计层数、高度以及跨度的设计有了更大灵活的调整空间,尤其是在高层建筑中,不同的地区推进预制率、装配率的要求也在不断地创新发展,比如江苏地区重点推进“三板”装配,对于大跨度预制构件有效结合预应力技术等创新发展手段。

4.运输、存放限制

装配式建筑在预制构件运输、存放方面存在很大问题,比如装配式预制叠合梁、预制楼梯、预制柱等单根构件重量较大,运输难度大,每次不能大批量集中运输,导致运输次数多,运输成本高等问题凸显,并且运输过程中对预制构件的保护难度大,运输构件过程中受损构件验收不通过、修补难度高等也是问题;

同时,由于项目现场可利用空间相对紧凑,预制构件堆放问题难以解决。建议合理化进行组织设计安排,协调好不同批次预制构件的进场与吊装时间。

5.构件重量大、施工工序增加、连接质量难以检查

装配式混凝土构件现场吊装施工,由于预制构件重量大,对于吊装机械的要求较高,吊装过程各道工序多、就位精度要求也高,致使相比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构件吊装对施工人员配置、技术方案可行性分析、吊装就位误差调整等均有更高的要求。

同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吊装连接,比如“灌浆节点”,大多属于“隐蔽工程”,对吊装就位完毕后的连接节点质量检查难度较大,隐蔽工程验收质量不好把关,可控性有待更好完善。建议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吊装应严格按照验收标准,层层把控,优化好现场施工技术方案,加强施工人员培训,全方位做好精细化施工。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apmygs.com/4681.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