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配置和配置项
配置意为多个部件集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相对于硬件配置,软件产品的配置包括更多的内容并具有易变性。
软件配置项是软件配置管理的对象,是为了配置管理而作为单独实体处理的一个产品或软件文档、数据、源代码和目标代码。软件配置项是在软件工程过程中创建的信息。除了这些来自软件工程工作产品的配置项之外,很多软件工程组织也将软件工具列入配置管理的范畴,如:特定版本的编辑器、编译器、浏览器以及其他自动化工具等。因为当要对软件配置项进行变更时,需要使用这些工具来生成文档、源代码和数据。在软件项目进行过程中,要不断地识别配置项,并为它们统一编号,以一定的目录结构保存在配置库中。对配置项的任何修改都应在软件配置管理系统的控制之下。
2.基线
基线是一个软件配置管理概念,它能够帮助开发团队在不严重阻碍合理变更的条件下控制变更。IEEE对基线的定义是:已经通过正式评审和批准的规格说明或产品,它可以作为进一步开发的基础,并且只有通过正式的变更控制规程才能修改它。
基线由一组配置项组成,这些配置项构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版本。基线中的配置项在项目生命周期的不同时间点上通过正式评审而进入正式受控状态,它们被“冻结”了,不能再被随意修改。
在软件配置项成为基线之前,可以较快地且非正规地进行变更。然而,一旦成为基线,虽然可以进行变更,但是必须应用特定的、正式的规程来评估和验证每次变更。
基线一般表示一个开发阶段的结束。例如:需求文档经过正式评审后,就成为一个基线(需求基线),形成基线的文档需要变更申请批准后才能修改。在一次迭代结束后,就形成一个软件开发的里程碑。
软件工程任务产生一个或多个配置项,在配置项被复审并认可后,它们被放置到项目数据库中。当项目团队中的某个成员想修改某个基线配置项时,该配置项被从数据库复制到这个成员的私有工作区中,但是,这个提取出来的配置项只有在遵循配置管理控制的情况下可以被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