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种群的绝对密度和相对密度?

种群的大小(size)是指一定区域内种群个体的数量、生物量或能量。种群密度(population density)是指单位空间内种群的个体数量,即单位面积或体积中的个体数量。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可分为绝对密度(absolute density)和相对密度(relative density)。前者指单位面积或空间上的个体数目,后者是表示个体数量多少的相对指标。

绝对密度的测定方法包括两种:

①总数量调查法,即直接统计某一地区内的某种生物个体的总数,然后除以该地区的总面积,就是该种群的绝对密度。既可以通过人工现场踏查统计生物个体总数,也可以借助航空照片进行统计。总数量调查法通常较适用于体型特别大、总数量又不多的物种,比如冻原上的驯鹿、北极熊,草原上的野牛、斑马、长颈鹿、大象等大型动物和森林中稀少的高大乔木,但不适用于测定小型动物和植物的种群密度。

②取样调查法(又叫抽样调查法、样方法、样本法),即在种群分布区,抽出一定数量的样本(或样方),分别计出各个样本中某种生物的数量,然后用统计学方法求出样本平均数,用此法测定的种群绝对密度与其真实情况可能有一定的误差,但可以根据各种生物的习性、分布特点等采用合适的取样方式尽量缩小误差值。

相对密度的测定方法主要有:

①直接数量指标测定,通过计算捕获率、遇见率等指标来估测。如对不断移动的动物种群采用标志重捕法,即在调查样地上,捕获一部分个体标志后释放,经一定期限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取样: N:M = n:m ,即 N = M×n/m 。式中, M为标志数,N 为样地上个体总数,m为重捕中标记数,n为重捕个体数。

②间接数量指标测定:通过调查粪堆数(多利用此估算大、中型狩猎动物,如兔、鹿等)、鸣叫次数(一般是针对鸟类)、毛皮收购记录(适用于产毛皮的动物)、单位努力的捕捞鱼数量或生物量(适用于常见的能捕获的鱼类)来测定。

作为单位空间,除面积、容积等物理空间外,对于较微小的种群也多用一棵植物和枝、叶、粪块等的栖息场所单位。此外,某地区总面积的密度称为原始密度或粗密度(crude density);实际栖息场所的密度称为经济密度或生态密度(ecological density),因为在密度所计算的空间面积内,有些空间并不适应生物存在,所以就按该生物种群活动实际占有的面积来计算密度。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apmygs.com/4272.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