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构成派(构成主义)的主要思想与代表人物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一批俄国年轻艺术家将雕塑作品做成抽象的结构或构造物模样,被称为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其起源大概同1912年毕加索用纸、绳子和金属片制作“雕塑”作品有关。欧洲传统的雕塑作品历来是实体的艺术,毕加索将实体的雕塑变为虚透的空间艺术。

1913年俄国艺术家塔特林(Vladimir Tatlin,1895—1956)在巴黎访问毕加索的画室,受到启发,回到俄国后用木料、金属、纸板制作了一批类似的抽象的“构成”作品。毕加索的试验在俄国得到发扬。与塔特林曾经一道工作的罗德琴柯(Alexander Rodchenko,1891—1956)也从事同样的创作。另外两名俄国青年盖博和佩夫斯纳(Naum Gabo,1889—1977,Pevsner,1886—1962,两人为兄弟)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到西欧学习,接触了新潮艺术。1917年俄国革命后两兄弟回到俄国。革命后头几年,俄国许多新派艺术家认为新艺术能够为新社会服务。在那几年中,新政权对新潮艺术也比较宽容,年轻的艺术家还可得到艺术院校中的职位,新潮艺术得到一定的发展。1920年,盖博与佩夫斯纳在莫斯科发表名为《构成主义基本原理》的宣言,声称“我们拒绝把封闭空间的界面当作塑造空间的造型表现,我们断言空间只能在其深度上由内向外地塑造,而不是用体积由外向内塑造”“我们要求造型的东西应该是个主体的结构”“我们再也不能满足于造型艺术中静态的形式因素,我们要求把时间当作一个新因素引进来”。以塔特林、罗德琴柯、盖博、佩夫斯纳等人为代表,在革命初期的俄国兴起了构成主义的艺术流派。

构成派的雕塑作品以木、金属、玻璃、塑料等材料制作成抽象的空间构成,以表现力、运动、空间和物质结构的观念。这样的构成本身与工程结构物和建筑物已经非常接近,能够并且很容易移植到建筑设计和建筑造型中去。在将构成主义的美学观念贯彻于建筑领域的努力中,有的人着重从构成主义的建筑形式入手进行试验研究,如舍尔尼柯夫(Chernikhov)详细研究各种基本造型要素(点、线、面、体)在空间中种种结合方式(穿插、围合、夹持、贴附、重叠、耦合等)的不同力学特征与视觉效果。

另一些人,以金兹堡(M.Я.Γинзбург,1892—1946)为代表,将构成主义的形式和美学观点同房屋建筑的实际条件和要求结合起来,形成全面的构成主义的建筑设计和创作理论。1924年金兹堡出版《风格与时代》一书,系统深入地表述了他的建筑观点和理论。金兹堡在这本著作中论证了建筑风格的演变规律,强调建筑风格的时代性和社会性是风格演变的前提,谈到技术和机器美学对现代艺术的影响,特别论述了结构与建筑形式的关系。金氏的《风格与时代》与勒·柯布西耶的《走向新建筑》在出版时间上相差一年,观点接近,因为勒氏的书的内容原先在杂志上陆续发表过,故金兹堡极有可能看过勒氏的文章而受到启发。勒氏的书热情洋溢而论证不精,金氏的书冷静系统地论证自己的观点,两书各有千秋,堪称现代建筑运动中的姊妹文献。

塔特林所做的第三国际纪念碑设计方案模型(1919—1920)是一个有名的构成主义设计。它由一个自下而上渐有收缩的螺旋形钢架与另一斜直的钢架组合而成,整体是一个空间构架,设计高度303米,与巴黎埃菲尔铁塔不相上下。构架内里悬吊四个块体,分别以一年、一月、一天和一小时的速度自转。然而这个富有新意很有气势的构成主义纪念碑方案却没有实现的机会。另外一些构成主义的建筑设计也都停留在纸上,没有付诸建造,其中包括维斯宁兄弟设计的真理报大楼(1923)、列宁图书馆和苏英合资公司大楼,金兹堡与他人合作的劳动宫设计,莱奥尼多夫(Ivan Leonidov)设计的重工业人民委员部大厦(1934)等。

构成主义建筑在纸面上很红火,实际建成的却极少,主要原因是革命初期俄国经济十分困难,工业技术相对落后,而构成派建筑方案本身带有很多的激情狂想,却很少考虑现实的需要和造价。此外,苏联当局不久就认为各种新潮文艺是西方资产阶级的货色而加以约束限止。1932年,苏联当局下令取缔各种非官方的文学艺术团体,只保留政府领导的统一的机构。建筑界各个小团体也被解散,成立了统一的“苏联建筑师学会”。学院派复古主义建筑因得到斯大林的支持而兴盛,构成派和其他新潮流派很快销声匿迹。

有意味的是1924年建造的莫斯科红场的列宁墓(建筑师舒舍夫),构图新颖,体形简洁纯净,虽然算不上典型的构成主义作品,但多少带有那个时期新潮美术(包括构成主义雕塑)的美学趣味,这座陵墓一直受到尊崇并保存下来。

俄国构成派艺术家和建筑师中许多人革命前曾在德国、法国、意大利等西方国家生活和学习,革命后他们回到俄国,初期活跃过几年,但好景不长,后来他们的艺术团体遭到政府取缔,其中一部分人又复返西方,著名的有康定斯基、李西斯基(El Lissitzky)、盖博、佩夫斯纳等。这些人把西方现代艺术的种子带到俄国,后来又把俄国构成主义带到西欧,发挥了双向国际交流的作用。金兹堡早年在意大利留学,回国后再没有离开。20世纪30年代金氏的理论遭到猛烈批判,他本人以后再没有受到重用。他的著作《风格与时代》出版后也随之湮没,60年之后才有英译本在美国出现。

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一词在中文中曾经译为“结构主义”,这里的“结构”与工程结构相通,而与哲学中的结构主义无关。有的学者认为constructivism本身有双关含义,在强调工程结构的意义与作用的场合,可译为“结构主义”;在强调一种特定的审美观和造型特色时可译成“构成主义”。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apmygs.com/71.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