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总体记数法
该方法适用于生活在开阔地带或狭小地区、栖息范围有限的大、中型兽类。一些群居性动物在繁殖季节常集群生活,更容易集中记数,记数时直接统计其全部数量即可。总体记数时,时间要相对集中,防止动物迁移造成的漏计或重计。
(2)样方记数法
如果调查的范围很大,无法对全部动物个体进行直接记数,需采用抽样的方法记数。将调查区域划分为若干个样方,然后随机抽取或规则抽取部分样方,调查动物的数量,根据多个样方算出平均数,以推断整个区域的动物种群数量。样方的数量及形状可根据研究地实际情况而定。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样方的大小、数量均有不同要求。由于大型兽类领域较大,活动能力强,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记数;鸟类的样方一般设置为100m×100m或50m×50m;昆虫的样方设置为1m×1m;小型无脊椎动物的样方设置为5m×5m。
(3)样地哄赶法
对于一些隐秘在草丛或灌丛中的兽类,采用哄赶的方法可统计动物的绝对数量。此法适用于地势平坦或坡度不大的山地。样地的选择需要有代表性,常根据调查区域的天然分界(如林间小路、防火带、山口等)确定哄赶区。大型兽类哄赶区样地面积应在50hm2以上;小型兽类样地面积为10hm2左右。参与哄赶的人员在30人左右,分成4组,调查各组分别从样方的4个角的位置,按预定时间,沿顺时针方向行走,将样地包围起来,每人间距100m左右,记录所遇见的动物种类及数量,并记录动物逃逸方向。完成包围后,缩小包围圈,记录遇见的种类和数量,以逃逸出包围圈的动物总数量除以样地面积,即为动物的绝对密度。
(4)样带法
该法因很少受生境条件的限制,可节省人力物力,是测定大中型兽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动物种群数量的最基本的方法。采用该法时,按预定路线行走,观察遇见的动物数量,记录动物出现的距离。以动物与行走路线的平均垂直距离作为样带的宽度。调查结束后,将动物数量除以样带宽度与长度的积,得出单位面积上种群数量,再乘以研究区域总面积,即可获得整个研究区域的动物种群数量。其方程为P=AZ2XY。
式中,P为种群数量;A为研究区域总面积;X为样带的长度;Y为样带每侧的宽度;Z为动物总数。
此外,还有一种简化的样带法,调查者只需记录所遇到的动物数量,然后除以调查的样带长度,从而得到相对密度或相对丰富度。
(5)标志重捕法
该法适用于小型兽类、鱼类、鸟类和昆虫类。
(6)指数标定法
指数标定法是指利用一些与动物的实际数量有关的测定指标来估测动物的种群密度。例如,沿着一定的线路调查动物的巢穴、足迹、粪堆、鸣叫等相关指标的数量来推算该区域动物的种群密度。在运用指数标定法时,通常需要先建立观测指数与动物种群的回归方程,然后通过实际观测的相关指标数据,运用回归方程进行估算。
(7)去除取样法
在一个封闭的种群里,随着连续捕捉,种群数量逐渐减少,单位努力捕获量逐渐降低,同时,逐次捕获的累计数就逐渐增大。当单位努力的捕获数为零时,捕获累计数就是种群数量的估计值。